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与非线性动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MRSTAR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周期阶段划分、通胀率周期波动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动态特征,通胀率不同阶段相互转移的路径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可以划分为通货紧缩、通缩恢复、温和通胀以及严重通胀四个阶段,通胀率波动不同阶段的划分不仅依赖于通胀率的水平,也依赖于通胀率的增加量;在一个波动周期内,通胀率不同阶段的典型转移路径为:通货紧缩→温和通胀→严重通胀→温和通胀→通货紧缩;我国通货紧缩与温和通胀持续时间较长,而严重通胀持续时间很短;冲击对通胀率系统不具有持久性影响,正向冲击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风险日益增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率持续显著下降的趋势,除石油外各类产品价格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据世界银行统计,以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deflator)计算,世界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年代为9.0%,80年代和90年代持续降低到5.8%和3.7%,而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降至2.3%和1.7%。其中,美、欧、日等工业化国家的通胀率在20世纪70、80和90年代分别为8.7%、4.6%和2.0%,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降至1.5%和1.1%;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80和90年代分别为9.5%…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具有持续期依赖性质的Markov转换模型和Gibbs抽样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月度通货膨胀率波动的非线性区制转换和持续期依赖特征,加深了对通货膨胀率(即通胀率)动态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通胀率波动存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区制阶段,两者均值折年率分别为0.260%和7.670%,两个区制的参考分界线为3.700%。21世纪通胀率经历了3次"高水平"阶段,每次均处于同比CPI波动的上升期。通胀率在"低水平"阶段具有明显的正持续期依赖特征,持续30个月时,物价由"低通胀"转入"高通胀"的概率超过0.900;而通胀率在"高水平"阶段几乎不存在持续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正>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过去的双重汇率或多重汇率进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并轨首日(1994年1月1日),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时至1995年3月25日,1美元仅兑换8.43元人民币.15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爬升(升幅达3%),改写了共和国金融史上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跌的历史,国人终于能看到人民币能对美元升值.与此同时,我国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上升.1993年我国通胀率为13%.汇率并轨后,我国通胀率急剧上升.今年年初的通胀率超过了20%.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上升,而通货膨胀率也在上升.“两率”同向运动,似乎是一件怪事,世人为之感到困惑.按一般经济规律,通胀率与汇率呈逆向运动.即一国通胀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石林松  孙皓  宋平平 《经济纵横》2012,(9):38-41,79
本文利用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基于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产出缺口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负向产出缺口的缩小能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通货膨胀率对产出缺口的反应具有"速度限制"效应;通货膨胀率对正向产出缺口的反应大于负向产出缺口,具有非对称性。因此,应关注产出缺口在调控通货膨胀政策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检验中国近期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性,首先用HP滤波法估计出产出缺口,并对数据进行ADF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BG检验(Breusch—Godfrey Test)。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正相关,剔除农业收成影响因素,中国产出缺口每变动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同向变动1.90个百分点,在国内外经济继续向下调整的形势下,2009年有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实时预测及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挺国  王霞  苏娜 《经济研究》2012,(3):88-101
本文从实时分析的视角,基于多种退势方法的产出缺口最终估计、准最终估计和实时估计序列,分别构建了四类预测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分析了产出缺口修正效应和滞后阶数变化效应对通胀预测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产出缺口在通胀预测中的作用及菲利普斯曲线在通胀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通胀率的实时预测效果要明显比基于最终数据的差,其中滞后阶数变化效应对实时预测精度的影响大于产出缺口修正效应;尤为重要的是,尽管在最终数据的预测分析中,产出缺口的引入能够提高通胀率的预测精度,但是在实时预测中,产出缺口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产出—通胀"型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通胀实时预测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全球通货膨胀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作为3F外部冲击的三个影响因素,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实证分析1981年至2011年的外部冲击因素与我国通胀率的长期关系,然后使用VAR模型对这些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冲击效果做进一步探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率是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能源价格与国际食品价格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且在中长期成为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胀预期与产出缺口则是中长期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抵御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管理我国对于本国及全球通胀的预期、构建相应的价格缓冲机制、实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等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也要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抑制由于投资需求带来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菲利普斯曲线,本文设定包含通胀与产出的非观测成分模型估计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季度通胀和产出均被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估计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我国的潜在产出变化相对于传统HP滤波结果更为平滑,其近似呈线性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产出特征可通过简洁的趋势平稳过程来描述,而Nelson and Plosser(1982)以来普遍采用的单位根过程未必是刻画我国产出的最优模型。核心通胀率推断还表明,1998-2002年间的通货紧缩并非如物价指数下降表现的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周期循环的角度,揭示了我国产生通货紧缩形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学中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指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具有收缩度最小、正面效应显著、缺口不大等特点,主张把反周期经济政策与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并着重论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赵留彦 《经济学》2006,5(4):1197-1218
利用新菲利普斯曲线,本文设定包含通胀与产出的非观测成分模型估计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季度通胀和产出均被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估计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我国的潜在产出变化相对于传统HP滤波结果更为平滑,其近似呈线性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产出特征可通过简洁的趋势平稳过程来描述,而Nelsonand Plosser(1982)以来普遍采用的单位根过程未必是刻画我国产出的最优模型。核心通胀率推断还表明,1998--2002年间的通货紧缩并非如物价指数下降表现的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12.
刘源 《新经济》2014,(26):16-17
2013年和2014年中国的宏观政策框架是围绕维持经济发展,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上限内。2013年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为2.6%,连续第二年低于官方目标。今年,更是将年消费者价格通胀预测从2.6%下调至2.O%。主要原因是食品和商品价格普遍走软,服务价格依旧坚挺,工资涨幅可能放缓等。本文通过对比我国2012年至2014年4月各月的CPI指数变动,分析了我国现今通货膨胀的整体走势。接着从货币供给机制,GDP以及对物价水平预期等与CPI指教变化关系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讨论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传导机制,并对如何较好的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GDP效果与适度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创建外商直接投资(FDI)GDP效果指数模型和引用当前两种主要的外资适度规模决定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FDI的GDP效果与外资适度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FDI利用效果与外资偏离适度规模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的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可以通过调控我国外资至适度规模来提高FDI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封北麟  王贵民 《财经研究》2006,32(12):53-64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15.
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ranger因果关系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DP,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DP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杨黎明 《经济问题》2007,332(4):102-105
银行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ranger因果关系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DP,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DP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20年的分析,探讨在我国CBI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的数据支持已有的结论:1995年人民银行规范之前,存在CBI过低与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现象;而1995年之后,CBI提高对应着较低的通胀率;1984-2001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与CBI之间的明显关系。历史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过度受到政府干预,造成物价和经济激烈波动;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也在增强。  相似文献   

18.
苏梽芳  臧楠 《财经研究》2011,(2):112-123
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之间的测量缺口近期持续扩大,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文章根据199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数据,运用两区制门槛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价格调整以及传导机制中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存在门槛协整关系,而且估计缺口稳定,这表明测量缺口夸大了两者的真实偏离。文章还发现了食品价格传导的新信息内涵,即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具有非线性的价格传导性:短期内偏离主要是食品价格上升造成,尤其是在高通货膨胀区制,偏离速度有加快趋势。两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极端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短期Granger原因,即两者相互领先;而在正常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长期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钱宥妮 《财经研究》2005,31(6):60-67
文章着重检验了我国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性.文章首先将实际产出分解成不可观测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设定它们服从一个简单的向量自回归过程,再运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出我国1952~2002年的实际产出,从而得到产出缺口的估计值.然后以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对通货膨胀率进行回归,发现在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自 1996年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持续的通货紧缩阶段。至于这场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它是由货币管理部门紧缩货币引起 ?还是经济本身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货币问题” ,换句话说是一个广义的经济问题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和经济转轨共同交织的结果。要探讨当前通货紧缩现象产生的实质 ,首先需要弄清楚它的内在含义。目前 ,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有三种理解 :①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②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