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化内涵,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构建了青海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城镇化进程不协调等因素,影响了青海省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蕾  钱晓东 《发展》2012,(12):114-115
城镇化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真实地评价、分析城镇化水平,对推动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体现对外开放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选择城市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发展、开放水平、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科技教育7个一级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2010—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不高,东南地区普遍偏低,且部分市州的一级指标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突显人的核心地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2年12月委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南省建筑设计院共同编制《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希望无论规划还是实践,稳步有特点的推进海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海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两个角度对城市化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界定,并采用了产业结构水平和社会结构水平去测度中国综合城市化水平。论文认为中国综合城市化水平与国际横向比较基本吻合也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人口集中度偏低不但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而且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或工业化率是城镇化演进的主要动力源泉,在不同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关系也不同.文章基于青海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与城镇互动性两个维度对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改革与战略》2014,(11):104-107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文化市场,完善城市文化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交融,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宜环境,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刘林  龚新蜀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9-112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文章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镇化内涵的争议很多,文章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演化为集镇的现象和过程,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文章从有关农业剩余与城镇化的经典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城镇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有3个方面: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剩余;城镇化的驱动机制——比较利益: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机制——经济结构变革.并分别对这几方面的动力机制与城镇化的密切联系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城镇化的直观动力机制有:城镇自身的吸引力(收缩力):农村趋向城镇的聚集力;城镇对农村的扩散力;中心城镇对周边城镇的吸纳力;阻碍城镇化的离心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和特征的理解,文章从经济、人口、社会、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通过系统聚类法将全省16地市分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较高、中等和较低四大类型区,基本呈现南高北低,中心突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对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民族自治区,西藏的城镇化不仅要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还要成为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西藏城镇化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研究西藏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依此对西藏的城镇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玲 《科技和产业》2023,23(2):90-95
在包容性增长的视角下,利用2005—2020年相关数据,结合相应的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维度对四川省整体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动态测度分析,进而为四川省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有建设性且合理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总体来看,2005—2020年,四川省整体的包容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包容度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维度的包容性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经济增长包容性情况波动较大。可见,四川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资源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好,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包容度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经济增长受各因素影响呈现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农民工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发展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深化县域城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地区间发展背景差异大,城镇化动力机制不同.西部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更加复杂.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揭示柴达木盆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动态变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促进柴达木盆地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新发展格局下咸阳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展开研究,基于工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信息化水平和成果共享五个维度分项指标,采用DEA-AHP模型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咸阳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成果共享水平稳步增长,绿色发展水平逐年下降,经济效益水平由升转降。针对研究结论,结合咸阳工业发展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经济、空间3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和城市化质量与速度测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城市化质量整体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化质量水平地域分布大致呈由东到西递减趋势,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 “凹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系统性探讨了房地产泡沫度测量方法,梳理了相关方法的文献,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贵州省自2005至2014年的房地产泡沫度。研究表明,贵州省存在房产泡沫现象,在2009、2014泡沫现象超过了正常泡沫范围。根据贵州省房地产市场泡沫状况,提出了对房产泡沫进行抑制的短期和长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