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加速,武汉市的农地非农化的面积日益扩大,农地流转中的利益冲突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解决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成为了武汉市经济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武汉市农地非农化利益冲突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土地农转非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红玲 《中国经贸》2009,(8):148-149
20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农地非农化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也相继产生,各种问题的焦点都集中于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的分配上。如何实现增值利益的分配问题以妥善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与和谐的社会,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本文的写作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的形成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农地非农化市场中的博弈行为加以探讨,论述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下农地非农化市场运行的可能性,并在市场机制前提下模拟市场主体的博弈行为,得出博弈的无序性导致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低效率的结论,最后提出市场机制下政府必须参与进来,引导市场行为,促使交易效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合理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山西实施“以煤补农”机制实际出发,将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与“以煤补农”机制融合在一起。结果表明,“以煤补农”机制是对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的补充;煤矿区农地非农化模式发展趋势与“以煤补农”机制的实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耕地非农化的供给、需求驱动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耕地非农化的规模和程度。本文分析了陕西省近20年来影响该省耕地非农化的供给需求驱动因素,从而为科学地找出耕地减少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窗口,同时也为分析每种因素造成耕地非农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城乡二元、城市优先的现代化战略的产物,改革农地制度应该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迅速向农村扩张的过程中,正好带来了一个改革农地制度、剥离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文章以芜湖市为例,在分析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构建计量了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并分析2002年至2016年芜湖市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未来芜湖市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克春 《特区经济》2009,(11):160-162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农村现存的农地制度没有阻碍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延长农地承包期并不必然创造有效的农地市场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现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供给不足。建立有效的农地市场不仅取决于农地制度创新和切实保护农地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等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通过借用物理学上的耦合度对城市化与产业化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研究,并运用动态GM(1,1)模型对城市化与产业化耦合度进行未来几年的预测,以梧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反映梧州市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发展的真实状态,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实用的定量方法和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日本城市化、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本政府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土地制度,并在解决与城市化、农地制度改革相关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锦  李荣华 《特区经济》2010,(11):56-57
本文利用河北省近十几年的相关数据,探究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河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勇  彭芳春  尹华阳 《特区经济》2007,(12):184-185
产业演进理论认为伴随产业的升级,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中心城市往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因此处于较高水平。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与以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值得深究。因此,本文以武汉市1985~2004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此为提高中心城市整体实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敏敏  魏樊 《特区经济》2007,216(1):266-267
城镇人口规模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莆田市为例,从城镇人口的定义着手,认为统计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是如何判定城市化地域范围,选择何种人口口径。通过对比不同城乡划分标准、不同人口口径所得的莆田市城镇人口规模,并研究造成城镇人口规模差异的原因,结合莆田市卫星遥感影像图、城镇建设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借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乡划分标准,制定一系列城乡划分指标,得出莆田市城市化地域统计范围,兼顾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从而得出莆田市真正的城镇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山东省土地制度创新的“宁阳模式”,认为“宁阳模式”吸收了市场化的“温州模式”、股份制的“南海模式”与集体制的“合作社”经验,探索出的一种“股份+合作”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具有重要的效能典型意义。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也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耀彬  刘莹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25-27,39
目前国内外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大多以人力资本存量为基础,着重探讨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外部性及就业等方面的相关效应,而对城市化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由此,文章以经济发展为中间变量,建立了人力资本与城市化的经验模型,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促进了江西省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人口迁入,城镇人口大量增加造成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失衡。本文根据合肥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得出城镇人口增加和房贷政策是影响住房需求的主要变量,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的存在是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是目前我国反贫困的首要任务。加速贫困山区的城市化进程被认为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梅州市为例 ,分析了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隐性城市化和人口异地城市化是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文章着重剖析了人口异地城市化的原因 ,并试图从人口迁移角度找出人口异地城市化过程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双季稻区出现的双季稻改单季稻已经造成水稻播种面积的减少,近年来直接影响到稻谷产量的增长。本文在新古典假设下,构建了农户行为模型,利用单位概率模型对影响江汉平原稻农水稻种植模式变化的深层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发现除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外,非农活动增加而引起的劳动力不足是导致双季稻改单季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形成的动力机制有差异,也有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的实证研究,根据理论对该地区多年的人口、经济、产业进行调查、分析和对比,甄别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以深入理解两种城市化现象,为准确分析各地发展现状或探寻适宜该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提出参考。选取以长安区为研究背景区域,樱花广场及周围地区为样区,郭杜镇等多个小范围地区为样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