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和台湾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的"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调研结果,台湾青年在呈现一定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同时,其区域选择意愿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按照"以问卷解释问卷"的研究逻辑,从"城市形象、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方式、行业选择、薪资预期"等方面对其区域选择意愿进行了分析,认为选择大陆东南沿海就业创业是台湾青年真实意愿的理性表达,东南沿海地区已具备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条件,中西部地区是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潜力区域。同时就如何尊重台湾青年区域选择意愿,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并促进其在大陆区域间有序流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大陆认知是重要影响因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台湾青年的大陆认知又受到其获知大陆信息的渠道制约。基于此,借助对台湾四所大学1 030名青年的调研数据,从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人际传播等方面分析了信息渠道影响台湾青年大陆认知进而影响其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机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台湾青年大陆认知偏差,提升其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大陆方面陆续出台了若干支持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的优惠政策,为拓宽台湾青年的就业渠道与成长空间创造了机会。但在实际中有不少因素影响着他们赴大陆就业的意愿,本文对台湾6所高校418名青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居住地差别、对大陆就业政策与就业环境的认识程度、在台湾面临的就业压力的感受、对大陆的文化认同显著影响他们赴大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4.
<正>扩大海峡两岸交流,特别是密切关注两岸青年人才和技术交流,服务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实现两岸青年共同成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打造台湾青年到大陆"三落地"(创新落地、创业落地、就业落地)的第一家园,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公司(以下称启达台享)就自身的"三落地"实践过程,为有意来大陆创新、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大陆一些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新、创业、就业提供服务的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海峡两岸青年交流,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早在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便推出承认台湾学历、比照陆生收费、开放证照考试、从宽提供奖助等政策。2016年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中明确提出:在坚持原则立场基础上,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合作领域,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巩固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这波台湾西进大陆浪潮中有一个新的现象,即年轻人占了很大比重,包括新一代年轻台干、来大陆求职的台湾青年、到大陆自行创业的台湾年轻个体户,以及赴大陆求学或利用暑期到大陆企业参加实习的台湾大学生等。年轻人的动向代表着未来。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今年1月发表的调查报告,有94.92%的受访岛内上班族有意前往大陆发展,这其中年轻人占了极大部分。他们有意愿到大  相似文献   

7.
厦门:台湾在大陆初创企业最密集地域 与台湾一水之隔,语言文化相通,对于台湾青年而言,厦门对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毫不扩张地说,目前厦门是台湾在大陆初创企业最密集地域,仅获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就有4个,包括"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一品威客创客空间"、宸鸿科技有限公司及"云创智谷"等.  相似文献   

8.
张恒 《西部大开发》2004,(11):58-59
台湾的便利商店与量贩店密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由于台湾市场将近饱和,业者不约而同把"复制"成功经验的触角伸向大陆。全家便利商店、统一企业以及远百集团等龙头厂商都已赴大陆安营扎寨多时,而近年来的天福、上岛,则更显咄咄逼人之势。难怪业内人士都在惊呼:今年成了台湾连锁店进军大陆的"市场元年"。  相似文献   

9.
<正>12月22日,国务院台办在京召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交流会,并授牌新设8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副主任龚清概、北京市台办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为台企台协代表授牌。此次新设的基地和示范点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设在台资企业和地方台协。参加会议代表交流了基地和示范点建设情况及  相似文献   

10.
台湾制造业赴大陆投资剧增本刊讯台湾“经济部”近日发布了1993年头10个月制造业现状的报告。其中,对台湾制造业赴大陆投资的情况给予了大量篇幅的说明。报告结果显示,1993年l——10月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的赴大陆投资的制造业总金额达26....  相似文献   

11.
去台湾看看     
张晓 《走向世界》2012,(31):76-81
8月28日,济南、深圳、福州、西安4个城市正式开办居民赴台个人游。至此,今年新增的第二批10个大陆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已全部"起步上路",加上去年首批3个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厦门,总计已有13个大陆城市的居民可"自助"畅游宝岛台湾。济南等4城市的加入,使赴台个人游的"客源"覆盖大陆东西南北:4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相似文献   

12.
台商在济南     
中国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20年来,约有40万台胞来过济南。虽然两岸语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相通,可意识形态、观念差异明显.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的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的差异逐步缩小,共识加大。专程来济南上大学的台湾青年多了起来,尤其学中医的。台湾中学生、大学生来此度夏令  相似文献   

13.
台湾准许31项水产品赴大陆投资本刊讯台湾“经济部”投审会去年四季度公布了准许赴大陆投资的31项水严品品目,同时宣称,将来除茶等少数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外,猪、鸭等大部分农产品也可望开放赴大陆投资。被列入准许投资类的31项水产品为:蛙(蛙苗)、观赏用鱼、活...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国台办最新发布数据,2011年1至12月,大陆居民赴台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1.02%,大陆居民赴台游125.1万人次,其中团队游122.3万人次,个人游2.8万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近5000名大陆游客来台湾各地观光游览,大陆已成为来台湾旅游最大客源地。台湾观光主管部门预估,2011年观光外汇收入达到新台币3000亿元(约合101.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台湾人力资源机构“1111人力银行”6月底公布的调查发现,近54%的台湾“上班族”有赴大陆求职的意愿,而且随着两岸开放幅度加大,欲赴大陆求职的“上班族”出现年轻化趋势。寻找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两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科学决策》2005,(4):55-55
不久前.在“台湾知名企业家辽东半岛观光周”期间,我结识了台湾“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会长、台湾亚力山大企业集团董事长唐雅君女士。唐女士对于企业决策独具慧眼.具有全新的经营理念。因此,她成为此次活动中的明星人物,也是大陆及台港澳两岸四地近百家新闻媒体争相采访的热门人物。  相似文献   

17.
据台湾“官方”统计,到2004年上半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累积达:343亿美元; 从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里,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高达1900多亿美元; 岛内有专家提供数据:2003年台湾的经济增长为3.15%,其中近2.6%来自大陆…… “大陆因素”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台湾经贸决策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信息制造业"西移"大陆台商投资大陆,早期大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大陆转移。到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股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向大陆"西移"的热潮。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科技厂商2001年赴大陆投资增长72%。此外,台北市电脑公会针对岛内411家厂商进行  相似文献   

19.
台湾青年学生在祖国大陆学习和就业的愿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学院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于2002年暑期和2003年寒假联合举办了两期研习营,参加人数400多人。研习营营员来自台湾大学、海洋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台湾29所高等院校,平均年龄20岁左右。在活动期间,我们对台湾青年学生在祖国大陆学习和就业的意愿进  相似文献   

20.
台湾大学生与大陆乡村的碰面 经过一夜的海上旅程,早上9点,从台湾基隆港启航的"中远之星"号轮渡,抵达大陆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小县级市玉环.来自彰化大叶大学及台北教育大学的12位台湾大学生,在船上睡了一个晚上,人生首度体验了不一样的"西进"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