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实质上是使国家资源得到合理的整治开发、经济合理分布、缩小地区差距,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既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又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财税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一个地区内部各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西部内陆省份更应该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背景下理清协调发展的思路。通过实证方法,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域分工指数、区位熵3个方面的指标度量测算,得到宁夏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提出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地区和部门间分工体系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区域差距扩大是市场机制这一“无形的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区域发展差距不但不会缩小,甚至会加速扩大。区域差距过分悬殊不可避免地会阻碍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保障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源型城市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流动,构建可递进的资本形成能力,优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参与区域分工和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并通过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和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和区位条件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口岸,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和区位条件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口岸,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在十二五期间,缩小区域差距需要区域政策的支持,要制定更加具有差异化、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的、更加具有协调性和融合性的、更加深化和具体的区域政策,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最近,铁道部党组提出,铁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谌利民 《首都经济》2004,(10):26-27
与以往历次五年规划相比,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外,突出的一条就是要在规划编制中引入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所谓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就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区域之间要适当、要均衡。缩小地区间差距。不只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编制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区域发展规划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郝丽霞 《特区经济》2012,(6):203-205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发展中存在城市群等级体系不健全,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应该从城市群等级体系、产业结构、城市一体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人类高效率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是社会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发展城市,使生产要素在城市更高度地聚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开拓市场,引导消费;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区位,特别是发展区位,是城市与区域开发建设的重要经济资源和地理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与区域的兴衰。抓住历史性机遇,尽快构筑以桥头堡为中心的鲁南大交通格局,对于促进日照桥头堡发展区位的优化升级,实现港兴—市兴—鲁南兴和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4.
黄林秀  郝坚 《改革》2024,(3):113-126
采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数字经济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推演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该模型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变城市创新差距,重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利用2005—2022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区域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对应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城市创新差距,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心-外围城市的经济差距。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对应中心城市地理距离越远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外围城市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无障碍分享机制、深化区域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却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艰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能动性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差异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三大区域人力资本状况对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显得十分有益。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区域间人力资本投资规模不均、存量不均、结构分布不均以及流动单向性等问题都显著存在,必须加以正视。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发展最快、最合理,中部次之,西部最差。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歌 《中国报道》2008,(4):54-57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劳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