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是促进教育公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育精准扶贫与以往粗放式教育扶贫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等。教育扶贫效果见效慢、周期长的特征以及深入推进可持续性的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即:构建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保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合作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考核监督机制;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资金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2.
胡玉霞 《发展》2005,(7):67-68
"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常被用作解释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贫穷与落后是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消除贫困状态,改变落后面貌是贫困地区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就要改变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实施素质扶贫.发展社会学和我国扶贫工作的实践证明,单纯的外部援助并不能刺激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扶贫攻坚,民族地区取得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当前还存在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很不稳定,贫困县“吃饭型财政”制约了对扶贫的投入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实施战略转型,构建实现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强扶贫制度建设、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扎实推进产业开发扶贫、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加大扶贫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扶贫不仅要"扶真贫",更要"真扶贫",只有在"输血式"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对象不够明确、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错位、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扶贫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制约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现。应创建科学的教育扶贫识别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借助教育扶贫工作的认真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质量,助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国家财政加大扶贫力度 从财政部获悉,1996年国家财政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各项扶贫专款比1995年预算增长37.2%。增幅较大的项目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贫困地区以工代赈等。  相似文献   

7.
如期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是贫困地区各级党政领导的头等大事。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县,如何根据本县实情,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群众温饱,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田阳县几年来扶贫攻坚所走过的路子,我认为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在扶贫总体思路上,应坚持因地制宜,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少数民族贫困县的不利因素大多都是生产率低,产业化低,劳动者素质低,科技含量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投入多、产出少,农业生产经营大都属粗放型。但少数民族贫困县一般都具有资源丰富,名、优、特产品多的特点。这就…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更好地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资金约束一直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掣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明确提出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支持水平。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尚未形成广覆盖、可持续、多层次、梯度化、低成本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文章建立了普惠制金融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普惠制金融的内涵以及普惠制金融扶贫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扶贫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脱贫既有赖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又有赖于贫困地区自主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激发,其中农民组织化建设是关键。四川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省份之一,农民组织化建设是提升产业扶贫成效的重点,目前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建设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量多质弱,服务及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借鉴日本农协发展的有益经验,在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对实现稳定脱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处于易发生贫困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程度要高于我国的平均贫困水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占我国贫困地区的一半多,少数民族贫困人数也占总贫困人数的一半多。而妇女在现代生活中较于男性公民有天然的劣势,她们更容易成为贫困的对象。所以,少数民族妇女是"穷人"中的"穷人",她们更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和扶贫力度。本文选取少数民族妇女为研究对象,探讨妇女反贫困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西实施智力扶贫能够有效地解决人地矛盾和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缓解和最终解决广西的贫困问题具有长远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广西在智力扶贫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落后的石漠化区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总结和分析广西石漠化区智力扶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有利于我们提升智力扶贫工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阐述湖南省怀化市农民培训中开展的"扶贫技能转移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和"阳光工程"4大专项培训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贫困地区构建农民培训机制的实践经验,认为贫困地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监督机制、健全农民培训经费投入机制、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和以市场导向培训农民。  相似文献   

14.
尹梦霞 《特区经济》2012,(5):134-136
从国务院推行"连片开发"的扶贫模式以来,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本文以我国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大小凉山彝区"的普格县的实地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的利弊进行透视,提出完善连片开发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辩证地估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探讨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问题,对进一步巩固前段扶贫开发成果,有效地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贫困山区贫穷现状辨析 贫困山区是自然和历史形成的落后经济文化圈,其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在实施扶贫攻坚以来的两年时间里,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一大批贫困户温饱  相似文献   

16.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治贫治愚的根本之策,是我国整个扶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扶贫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针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琦 《开发研究》1990,(3):62-63
<正> 贫困地区经济的落后性,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区域间平衡稳定增长与发展的巨大瓶颈和硬约束。然而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的现实落后性与人口素质低的潜在落后性,又导致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低层次性和贫困地区经济封闭性和停滞性,以及贫困地区经济关系的脆弱性和贫困地区经济内部机制的不完备性和生产要素、资源要素组合的低效率性,从而导致了贫困地区开发的艰难困境。但透过贫困地区经  相似文献   

18.
何蓉 《理论观察》2013,(11):80-82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在全国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高,且有集中的趋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主要区域,也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贫困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对农户贫困有重要影响.因此,减贫工作也必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扶贫资金是指为改善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地区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好用活国家的扶贫政策,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