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家的税收机关与纳税人之间逃税活动的"斗法",古今中外都大量存在,只不过逃税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税法制度是否健全,税收政策是否科学,社会成员的纳税意识淡薄与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对企业逃税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谋逃税活动中引入线性激励的"可自我执行的协议",构建了一个逃税模型来研究企业逃税主体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经理人风险态度、逃税边际成本和逃税风险是影响纳税人逃税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税波”的难言苦衷记者:近来外界传言古井偷税, 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效金:我认为界定公司是否“偷税逃税”,一定要从其源头、目的及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古井贡于 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开始于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14日,德国战后最大的逃税案浮出水面.本次巨额逃税案嫌疑人多达千名,涉案金额可能高达40亿欧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考虑贸易方式差异的情况下,重新估算了中国企业的进口逃税弹性。根据Fisman and Wei(2004)的研究,企业为了逃避关税通关时会低报真实进口价值,因此税率越高的行业逃税越多。文章认为,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免税,加工贸易越密集的行业逃税倾向越小。如果不考虑贸易方式的差异,会错误估计进口逃税弹性。结合COMTRAD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估计发现:加工贸易进口比例越低的行业,中国报告的进口额相对出口国报告的出口额越低。并且,在加工贸易进口比例更高的行业中,关税税率对进口逃税的影响更小。当加工贸易进口比例为1时,关税税率对逃税没有影响;当加工贸易进口比例为0时,税率每提高1%,进口额相对出口额减少0.74%。  相似文献   

6.
在Fisman and Wei(2004)对进口逃税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进口交易记录对减少进口逃税的作用。进口交易记录通过进口交易次数来度量,进口逃税以出口国报告的出口额与中国报告的进口额之差来度量。基于2000-2006年的进口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进口交易次数增加导致进出口额之差显著减少,并且关税税率对进出口额之差的影响也显著减少,说明利用进口交易记录能减少逃税行为。控制差异化产品、国有企业进口比例、中间商进口比例等变量后,交易记录的作用仍稳健。本文建议,海关应充分利用进口交易记录,提高打击进口逃税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玥  郑蓉蓉 《现代商业》2022,(6):167-169
自范冰冰"阴阳合同"案后,明星的纳税问题成为了业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先阐述明星采用订立"阴阳合同"、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及相关的资本运作等方式规避个税纳税义务的的逃税乱象.并结合A-S逃税模型分析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税务稽查率和罚款倍数可以有效抑制明星逃税行为.  相似文献   

8.
人物     
<正>郭台铭逃税499亿新台币?"郭台铭遭美国国税局调查,逃税金额还是史上最高!"《壹周刊》前记者臧家宜在博  相似文献   

9.
钟科耀 《商》2012,(7):61-61
国外最早系统研究税收遵从的开山派学者是Allingham,Sandmo(1972),他们主要是受Becker(1968)对犯罪经济学的研究的影响,认为纳税人是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做出遵从还是不遵从的决定。为此提出了有名的A-S模型,认为税率提高则纳税人的逃税成本越高,逃税收益就越低,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就选择少逃税,倾向于遵从。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税收遵从文献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逃税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制度是政府调节公共物品的人际关系确定的一项准则,逃税问题是纳税主体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公共物品产权不清和税收制度不完善是逃税问题存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16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宣判,三星集团前董事长李健熙逃税罪名成立,获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1100亿韩元(1.091亿美元). 根据判决,李健熙逃税、违反<证券法>等罪名成立;非法赠予子女爱宝乐园可转换债券罪名不成立;而涉嫌低价发行三星数据系统公司(SDS)附认证股权债券诉讼时效已过,免于起诉.对他"通过匿名股票交易逃税"的指控,法院判定部分有罪,因此做出上述判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逃税行为的混合博弈进行了规范性分析,指出了建立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信用式税收管理模式是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和严厉打击逃税行为的必然选择,同时就如何实施信用式税收管理模式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速览·人物     
《中国市场》2009,(37):9-9
“郭台铭遭美国国税局调查,逃税金额还是史上最高!”《壹周刊》前记者臧家宜在博客上大爆惊人内幕,称郭台铭遭到民众检举逃税,被美国国税局追讨的税金总金额达39亿美金,以税率40%计算,补税金额为499.2亿新台币。如果美方认定是恶意逃税,将有可能罚3倍款项,总资产800亿的郭台铭面临破产命运。臧家宜提到,郭台铭亡妻林淑如没有申报死亡,在她死亡之后,数据显示还有大量经济活动进行,因为美国国税局不晓得林淑如的英文名字。  相似文献   

14.
《致富时代》2014,(3):6-8
欧盟委员会目前发表的一则声明,掀起了打击跨国公司逃税避税运动的又一高潮.苹果、星巴克和菲亚特三家跨国公司遭到调查,爱尔兰、荷兰以及卢森堡三个国家也在被调查行列。欧盟打击跨国逃税避税的力度再次加大.  相似文献   

15.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但部分公众人物偷逃税款行为却屡次被曝出,引发公众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逃税罪的立法沿革梳理,思考逃税罪新增初犯免除刑事责任条款之价值;其次,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公众人物逃税案为着眼点,对其逃税数额、手段及法律适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引申出我国逃税罪初犯免除刑事责任制度与其在法律、社会两个层面的冲突问题。最后,在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在立法层面借鉴美国主动披露制度来提高免责对于逃税人的行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借鉴行政处罚法对免责的逃税数额进行限制的思路;在执法层面通过限制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提高税务机关的督察水平的方式充分发挥刑法在规制涉税违法行为时的惩治与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9)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对国家的城市建设起着制约的作用。纳税人应遵守税法进行必要的纳税行为,但处于利益最大化的思考,常导致纳税人出现逃税的心理,以致于损害国家利益。本文针对逃税的几种心理给出了几种对策,便于为后人警醒。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在A-S逃税模型中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其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只适用于个人纳税人。运用企业逃税模型分析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不仅更符合企业实际,而且在我国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以Virmani关于竞争性市场中两权合一的企业间接税的逃税模型为基础,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了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得出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具有反向影响这一结论,并从税收征管、税制、税收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税收遵从成本降低之策。  相似文献   

18.
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偷税逃税现象日益加剧。近几年的全国税务稽查机构对纳税户的抽样结果表明:涉及逃税的比率大概占抽样的一半以上,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个亿。究其根源,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致。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个人想要逃税将不容易,互联网也难遁。  相似文献   

20.
《三联竞争力》2010,(3):87-87
瑞士银行被世界各地的富豪视为避税天堂,许多国家都拿它没辙,不过最近发生的“线人”事件让各国政府看到了曙光。2010年初,一名“线人”试图以250万欧元的价格向德国政府出售一份包含1500人的“逃税黑名单”。名单上的人均为德国公民,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瑞士银行开设账户逃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