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密不可分。他被同时代绘画大师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又被国际艺术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然而,他羁留漂泊海外几十年但始终不肯加入居住国国籍,怀着未了的思乡心愿逝于异乡的后半生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孙和平 《西部人》2003,(3):28-29
当饱经风霜、漂泊无依的76岁老人张笃行走下火车,紧紧握着从天而降的远在武汉的闺女先芬时,两颗心就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两位同姓人,结成了一家人,“拾荒老人”从此有了崭新的生活。张笃行,祖籍山东,青年时期在四川度过,解放后因“历史问题”在劳改农场和武汉消防器材厂度过近30年岁月。他有较高文化,会发电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一手扳金工的好手艺。1981年,有关部门清理劳改就业人员,因他的前妻和孩子生活在兰州,当年他就请求到兰州落户。由于几十年的分离,妻儿俨如陌路人一般,加上他孤僻的性格,他自己搬出了儿子家,…  相似文献   

3.
汪长江  郝艳海 《魅力中国》2010,(20):209-209
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真实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动乱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杜甫中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4.
林路 《走向世界》2013,(14):84-88
<正>风景摄影的多元化表现风格,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摄影家比特·比阿罗贝泽斯基出生于沃尔弗斯堡,靠近布伦斯维奇——这是一个战后并不出名的德国城市。他一直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并且喜欢这样一种方式。也许他失去了一个家园,得到了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他的家是汪洋中的一条船。他是渔民的儿子。祖祖辈辈都漂泊在洪泽湖上。童年的时候,他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永远落下了残疾,幼小的心灵也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为了让他日后能自食其力,父母勒紧腰带,把他送到岸上念书,还给他起了个挺实惠的学名——阎成米。  相似文献   

6.
徐士博 《理论观察》2008,(1):134-13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丁晨晨 《魅力中国》2010,(6):262-262
陶渊明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很特别的诗人,对后代的影响已不仅仅是能用重要来概括的了,他已经成为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寄托,他的诗歌也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家园。之所以陶渊明有这些特殊的意义,因而他的诗歌也一直流传了下来。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陶渊明的诗歌在不同的时代的接受也不同。本文试从宋、辽、金、元时代来探讨陶渊明诗歌歌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06,(4):60-60
漂泊不定的生活迫使犹太人不断冒险,久了,冒险便成了犹太人的习惯。20世纪60年代末,年近花甲早已功成名就的哈默到利比亚把赌注押在两块油井租地上,巨资投入后仍滴油未见。他的计划被董事会中的多数人称为“哈默的蠢事”。顶着巨大的压力,哈默坚持把险冒到了底。喜剧结果这里就不说了。洛克菲勒购买利马油田的风险则更大,因为该油田中的油含硫量很高,炼制的技术问题当时尚未解决。但他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魄,终获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9.
赵璞 《黑河学刊》2011,(8):38-39
于庚虞的诗歌创作是从对西方诗歌的模仿开始的,他对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颓废派诗歌用功最深,在他的诗篇中,处处都可以看到颓废诗风的影子,而尤以托马斯.格雷和波德莱尔的痕迹为甚。于赓虞将诗歌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于诗人自身的生活和生命力,即诗应是生命的表现,诗歌应该表现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只注重内容而忽略形式,于庚虞采取了折衷的论调,即所谓的"文质彬彬",形式与内质的相和谐,才是诗最完美的形态。于赓虞的诗歌理论是对当时把诗歌作为语言游戏的格律诗歌和视诗歌为战斗工具的左翼诗歌的反拨,但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这种努力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10.
刘清清 《魅力中国》2014,(16):98-98
历来对孟郊诗的研究多注重“郊诗之寒”,对孟郊的拟女性写作研究却非常少。本文尝试从盂郊拟女性写作的题材、特点和意义三方面来浅析孟郊诗。以期对孟郊诗作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姚江龙 《西部大开发》2010,(2):136-136,187
单纯而固执的海子,醉心于他的诗歌世界。海子的确是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乡村和土地的诗人,但海子不谙世事,缺乏人际交流,孤独而绝望,易于受到外界的伤害,远离了庸常的社会大众,是生活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12.
白美仁 《魅力中国》2010,(24):169-169
酒之于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但你翻开诗歌来看,从源头《诗经》算起,跨魏晋南北朝,直抵唐宋元明清,中国诗歌里流淌的情感脉络,除去真实的眼泪外,便要数这渊源极深的酒了。与酒因缘最深的,当数那常常不得意的文人墨客。酒似乎是他的生命,是他感情的物质载体,被他融入诗中,成了他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曾卓《有赠》一辑诗歌体现了曾卓诗歌主情的特点和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体现了诗歌反映真实,映射社会,表达内心真实轨迹的创作特征。也让人们感悟到在文化荒漠化的时代里,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3,(31):120-120
<正>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过着"游牧生活"的李有财,带着一大家子,辗转东部三至四省。在"五一"前后槐花盛开的时节来到烟台通世路市委党校路旁"扎营",他那四海为家的漂泊生活,有个好听的名字:"逐花而居养蜂人"。李有财说,"他每年要跑四五个地方,在每处都能挣到近万元,比去外地打工稍强些。"烟台人浓郁的人情味实在  相似文献   

15.
杨芳 《魅力中国》2010,(5):174-174
由于诗歌语言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的特点,加上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鉴赏诗歌时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即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清晰明白地表达感受、阐明思想,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将诗歌鉴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著名的俄侨诗人、作家兼中国文学翻译家,1920-1952年侨居中国期间曾发表193首抒情诗,并翻译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与哲学著作如《团扇歌》《离骚》《道德经》等,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俄语诗人之一”.本文集中阐述他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各时期的生活工作坎坷经历,归纳整理他在中国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主要诗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柔美的川音,说出的却是“铁“一般的话语。她以自己的底层书写,成为打工者的独特代表。透过她的诗歌,人们可以读到—代打工者残酷的青春,心灵的漂泊,还有不失绝望的抗争…  相似文献   

18.
论李白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功成身退的现实人生志向,指导他做出了完美的人生设计;漂泊的人生际遇,书写出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强烈的个性意识和自由飘逸的生存理念,凝练出他独立、天真的性格特点;他继承传统、富于创新,以杰出的文学天赋、丰富的感情、理想浪漫的思想、超然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清丽的语言、爽朗的风格,铸造出卓越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孟寒 《魅力中国》2009,(20):180-181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他不仅在唐代,就是在我国上下几千年的诗歌百花园中,都是一位十分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执著强烈,真切感人,朦胧迷离,哀艳凄婉,形象性强,诗味浓,是心灵的低吟,是命运的哀叹。千百年来,传唱不已,就是今天,人们还谱上曲子,进行歌唱。李商隐的诗歌,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风景诗歌是一个备受中外诗人青睐的诗歌创作主题。善于思考的澳洲诗人格兰·菲利普斯将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与人生哲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将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通过风景诗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通过解读格兰·菲利普斯四首风景诗歌来向读者展示他对人生的感悟:珍惜生命、享受生活、永不言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共存和谐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