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上游涉及农民,下游涉及市民。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比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大豆价格大幅波动,严重冲击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稳定发展,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最近,我们深入到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就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感保护我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稳定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一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受转基因大豆进口冲击影响 (一)转基因大豆进口造成豆农利益受损。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受低价进口大豆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大豆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最近几年来,由于受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比较优势较强、国内种植大豆比较效益较低和加工企业亏损因素等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0年至2012年进口大豆分别为5480、5263和5838万吨,占我国  相似文献   

4.
至2011年,我国加入WT0已经整整10年了。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玉米、大米和小麦等粮食品种,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大豆是贸易保护程度最小、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品种。入世以来,随着大豆进口的逐年递增,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种种顾虑与担忧,国内对于大豆市场开放的利弊讨论也渐趋热烈。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入世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状况进行回顾,并对市场开放对于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大豆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但是我国大豆价格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而经常变化波动,这无疑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计民生的稳定。出于规避大豆现货价格频繁波动导致的风险的目的,可通过大豆期货来实现套期保值,以便大豆运营商锁定成本、增加利润。下面将就大豆现货和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确定问题做具体分析,并运用OLS模型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确定最小方程套期保值比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关性检验、线性回归、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从多角度来研究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与国际大豆市场的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大豆期货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美国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而非国内的其他因素;而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是:期货市场价格引导现货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7.
赵雷 《证券导刊》2014,(30):51-52
从目前主要气象机构的监测数据来看,虽然尚未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但今年秋冬季出现的概率仍然很高。从三大主要品种的受影响程度以及自身的消费库存结构来看,小麦可能受到的影响最低,大豆和糖受到的影响相对较高,其中对大豆的影响为增产,大豆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而对糖的影响则为减产,使得制糖行业供需情况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国内大豆供给基本靠进口外国大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豆的供求状况,发现国产大豆市场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国大豆多为转基因产品,价格低、出油多,给国产大豆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外国大豆的进口,补贴国产大豆行业,为国产大豆增加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供需现状,了解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表明我国大豆产量存在逐年下降趋势,而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大豆产业表现出严重的供求失衡。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逐渐攀升,其中转基因大豆占较大比重。本文在了解我国大豆进口规模和转基因大豆贸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索缓解我国大豆供需失衡的出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焦建 《财经》2011,(23)
继大豆之后,玉米也在逐步成为中国需成规模从国际市场进口的重要大宗农产品.曾经能够与美国比肩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中国,2010年反而累计进口了157万吨玉米.而今来看,玉米进口逐步“常态化”,已成难逆之势.与玉米进口持续增长形成对照的,则是国内玉米产量并未减少甚至大幅增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预计数字显示:2011...  相似文献   

11.
中美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误差修正模型、信息共享模型和共因子模型,基于中美大豆期货市场2005年-2009年的日交易数据对中美两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在国际大豆价格形成中已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对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明显大于中国,说明美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功能强于中国。本文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增强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玉米和大豆的期货与现货价格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玉米与大豆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豆期货价格与大豆现货价格、玉米期货价格与玉米现货价格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豆期货价格和玉米期货价格分别是大豆现货价格变动和玉米现货价格变动的原因,我国的玉米和大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损益     
《首席财务官》2009,(5):14-14
进入4月以来,国内大豆产业日益恶化的局势再次引发人们的担忧。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告急,东北大豆播种在即,可是农民手中还有200多万吨没有出售,而当地规模以上的68家大豆加工企业无一家收购大豆,几乎全部停产。一边是国内大豆压仓,一边是进口大豆增速惊人: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年增长21.5%,价值2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1%,今年3月份进口大豆386万吨,同比增长高达66.6%。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粮油进出口呈粮食净出口、食油净进口的格局;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出口及大豆进口大幅增加。 今年2月份我国出口谷物及谷物粉89万吨,1—2月累计出口16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40万吨增加17%。其中,2月份出口大米12万吨,1—2月累计出口2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56万吨减少57.6%;2月份出口玉米75万吨,1—2月累计出口135万吨,比去年同期的80万吨增加69.2%。  相似文献   

15.
一、重新认识“入世”条件下农业特产税的地位作用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就意味着与国际市场的真正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转变,农产品市场要废除贸易壁垒,逐步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随着农产品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开放,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大米、玉米、大豆、棉花等,将会从国外涌进中国市场,粮食进口额大幅度增加,使农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将下降。如按照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定》,到2006年,对我国的大豆进口额将从1998年的170万吨增加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春播季节,黑龙江受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困扰,玉米、大豆的播种期普遍延迟,部分地区延迟时间甚至高达20多天;大豆播种没多久,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又出现异常的持续高温天气,如此多变的天气使得业界不得不对大豆的种植以及生长情况表示担忧。播种期的延迟会不会使得部分玉米转种大豆导致大豆面积大幅增加?持续高温天气会不会影响大豆的出芽和生长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跟随大商所考察团来到黑龙江开始了为期6天(2010—621至2010—626)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玉米和棉花期货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短期内显著增强,但是美国期货市场在农产品定价权上依然有主导优势,对信息的反应也更为有效。国内相关农产品生产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供需矛盾突出、进口被动大幅增加是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影响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大豆进出口贸易量发生明显变化,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大豆贸易的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认清贸易中存的问题及形势,有助于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席财务官》2010,(8):15-15
天量进口大豆涌入国内之后,国产大豆压榨企业的生存态势岌岌可危,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黑龙江油脂企业已经出现大规模停产。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停产的情况以前也出现过,但是这次却是由于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多加上低廉的价格,是此次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再度受到冲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美之间大豆交易受到了贸易战与新冠病毒的冲击,市场上大豆的期货价格关联性变得更加复杂。出于粮食安全、中美贸易平衡等原因,我国积极推出了大豆补贴、贸易平衡等政策,以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并强化中美大豆价格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大豆期货的市场关联性。论文通过分析建立VAR模型和GARCH模型,分阶段从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两方面对比研究了中美大豆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以及大豆期货收益率在各阶段的联动性变化,得出结论:贸易战和疫情冲击降低了两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关联度,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但风险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既要进行大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应坚持大豆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