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夯实生产基础,增强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红线”。要通过地方性立法,有计划地实行退耕、休耕,坚决制止和打击乱占耕地,毁坏农田、破坏水利以及随意抛荒等行为。同时要通过培育、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搞好病虫害防治,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吨粮田,发展立体种植、水稻旱育稀植、模式化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量。1.2 促进耕地适度集中 要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转包租赁和劳动合作等形式,促进耕地使用权合理流动,使耕地适度集中。(1)创建国家控股的储备粮生产基地;(2)支持龙头企业创办优质稻开发基地;(3)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集中,逐步形成以乡或村为单位的股份耕地合作经营模式;(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并依托中小城镇创办水产品基地、种养基地,大力发展乡镇加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乡村干部的消极性。新一轮粮改中“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以及“取消农业税”等新政策的出台,对传统的村提留、乡统筹收费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乡村干部由过去的在收购点坐收代扣粮款,变成了走村串户的收缴,主动催交粮食入库的行政手段很难再起作用,在抱怨基层工作难做的同时,对收购政策多少有些消极情绪。农民攀高心理减缓收购进度。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粮价持续走高和2004年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措施,促成了农民卖跌不卖涨的售粮心理,认为国家有最低收购价,因此达不到预期的价格就不急于出售,持粮待价、等待观望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耕地保护、休耕、补贴、储备粮吞吐、委托收购、粮食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手段,以及价格干预等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供求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在粮食短缺时代,形成了以生产为核心的粮食产销体系,更强调人人有饭吃,要保障低水平的总量平衡;目前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品种结构问题突出了,在总量平衡之外,还有结构平衡问题,二是粮食消费有了选择性,生产更多地受制于消费,适销不对路产品没有销路。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供需平衡问题,就必须研究结…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人口众多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占世界1/5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其中对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出了重大的决策。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正常发展,在搞好粮食总量平衡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建…  相似文献   

6.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孙国学一、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原则要求总结建国以来粮食工作的基本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调控目标的集中性。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应力求集中,而非多元。否则不仅会使调...  相似文献   

7.
孙国学撰文认为,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从系统论角度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一)宏观决策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制定有关粮食问题全局性、纲领性、指导性的规划和计划,用决策信号引导经济活动的进行,并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二)政策手段系统,它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粮食购销政策、粮食价格政策、粮食进口政策。(三)粮食储备系统,它包括三级储备体系、合理的储备规模和结构、粮食仓储运输网络、适宜的储备粮管理体制。(四)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粮食安全是基础.射洪是川中丘陵地区大县,也是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转化大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粮价改革为突破口,沿着放开粮价,放开经营,放开市场的路子,逐步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目标前进,市场机制初步在粮食流通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在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传统模式中,如何避免粮食市场进入混乱的无序状态,尽力把它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就成为发展粮食市场经济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仅就构建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建立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  相似文献   

10.
粮食问题是什么?归结起来可以说是3个平衡,即:总量平衡、地区平衡、品种平衡。政府抓粮食,也就是采取措施实现这3个平衡。过去粮食处于短缺状态,那时候抓粮食主要就是促进增产、合理分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大为加强,粮食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连续抓几年,就能自给有余;连续放几年,就会趋向偏紧或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粮食宏观调控势在必行胡绍文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提出稳定面积,稳定总产,稳定库存,保持国家总量平衡,保持地区总量平衡的宏观调控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当前粮食实际的正确举措。不宏观调控,粮食生产者生产粮食没有目标,好卖的品种没种着,滞销品种积压了;不...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粮食局胡语文撰文谈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势在必行。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的粮食现状:从粮食生产看。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该占用的占用了,不该改种的改种了,不该抛荒的抛荒了,粮食面积逐年减少,田管粗放,粮食单产高不起来。从粮食流通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粮食流通十分活跃,但也出现倒运逆流、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严重浪费运力,打乱合理流动的规律。同时,也出现了国营与个体,个体与个体的合同纠纷,贷款的三角债。从粮食经营看。当前粮食经营存在多、乱、杂,经营粮食的个体增多,有照无照都经营…  相似文献   

15.
入世不仅使中国粮食的市场化进程必须加快,也使中国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粮食流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符合WTO规则的新流通机制就成为燃眉之急。笔认为人世后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新机制是:以粮食银行为平台,以粮食利率为主要工具辅之于适时的进出口和储备粮吞吐的事前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和商品,在我国历来就是由中央政府直接调控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逐步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只要选择了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路子,选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方式,就同样存在宏观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一般是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对粮食生产、储备在政策措施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纲要》详细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从调查的情况看,省级储备比较充足,  相似文献   

19.
正粮食物流业是粮食行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对促进粮食生产消费协调发展、增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粮食拉不出、调不动导致的卖粮难和买粮难现象成了粮食行业的最大痛点。为解决粮食物流落后局面,九十年代初,我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