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林 《杭州研究》2009,(4):108-112,117
一党执政在中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国不合适搞多党制。西方多党制也存在很多问题。事物都有两面性,偏见、世俗、习惯、权威导致了误解,混淆了“一党执政”与“一党专政”的涵义,造成当前巨大困境在于官方和学术界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一党执政在中国的逻辑必然性。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一党执政在中国的合法性与必然的历史逻辑。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孕育、分离、成长、消亡这一逻辑的、历史的必然角度来揭示中国一党执政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1,(5):159-159
扮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一九九五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三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作着不懈的抗争。经过一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新古典经济学的“悖论”及其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隐含的“统一利润率”假设入手,分析了新古典资本理论中难以解决的两个逻辑“悖论”。就“单一产品模型”而言,新古典的逻辑是“优美”的,而一旦脱离单一产品的假设进入较为现实的“异质品模型”,新古典便会面临着无法摆脱的逻辑困境。产生这些“悖论”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在“分配是否影响相对价格”这一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也就是在“是否存在统一利润率”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对“统一和差别利润率”的探讨是解决新古典逻辑“悖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韩愈和张载均是历史上著名的反佛斗士,在反对佛教、复兴儒学的历史使命上,他们的目标高度一致;但在反佛的逻辑起点、反佛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反佛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构、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批判继承的辩证思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珊 《老区建设》2023,(5):23-29
红色文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运用视觉化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是顺应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看,契合政治传播具象化转向、满足受众视觉表达需求及先进的视觉技术使红色文化视觉传播成为可能;从过程逻辑看,红色文化视觉传播主要通过编码、媒体传输、解码与反馈四个环节实现无意识的嵌入;从实践逻辑看,推进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视觉传播需从建构平等对话、优化内容供给、完善把关机制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在后工业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偏好使得商品产生了追求"个性化"的符号,并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鲜明标志,但人同时也是追求认同感的生物群体,我们往往难以将人们所进行的符号消费与其在意识层面期盼得到的社会认同分隔开来,因此追求个性化与寻求社会认同之间就产生了行为悖论.基于压抑的无意识,编织了符号消费的意义之网,操纵着人追求个性化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7.
赵睿 《江苏经济》2001,(12):50-51
今天,人们在为新千年、新世纪的到来而欢欣雀跃的时候,正以无比的热情关注着一个亦旧亦新的名词--“体验”(或叫“感觉”、“感受”)进入经济领域。从早先的“跟着感觉走”,到如今的“Come on!Come on!给我感觉”,“体验”似乎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的“灰姑娘”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皇后。就连不可一世的“微软帝国”推出的下一代“主宰世界”的操作系统都被冠以她的芳名--WINDOWS XP(XP--英experi-ence的缩写),意为“体验”)。体验,正以她光芒四射的无穷魅力,缔造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是以历史时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统一为基础的概念推论,研究关于叙述史中基本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和推论规则。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历史逻辑的基本范畴,“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是历史逻辑的基本公式,它是概念逻辑推论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在历史逻辑中的具体形式。历史逻辑研究的目的,是根据特定历史时段的特殊性,建构以不同时段概念为逻辑变项的历史逻辑,预见未来的发展,规划现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帅巍 《魅力中国》2010,(6):326-327
熊十力认为我们的意识即感觉,想象,回忆和思维(这里的意识不包括第七识,第八识,而只有前六识)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因缘第八识的种子。而识本身就是“一种源深不匮的自动力”,其自身就是自身新新不已原因。按照通常的观点,要认识某事物的根源就不能从同质的东西中去找,在同质的东西上找就是没有找到事物的根源;当然也不能从异质的东西去找,因为如果按照胡塞尔的意识建构观点,异质东西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的,是缺乏明见性的。本文结合胡塞尔的观点尝试通过反观意识本身找到意识中确定无疑的自明性起点“我思”,并通过这种自明性的起点,反思我们通常所谓之对象,意识产生的根源(如阿赖耶识)是如何从自明起点中一步一步的被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间,就电视剧“纪晓岚”与“英雄”的作为,突发感慨,觉得封建时代的“权贵哲学”与现在的“强势逻辑”,何其相似乃尔?!但思之不深,意犹未尽。其实,日常生活中,这种“强势”多得很,其“逻辑”的荒谬,让人忿忿难平。于是,再想说几句。触目警心的“强势凌人”报载,某县派出所所长,率几名部属在酒店饮酒半醉,忽欲让酒店小姐外出“陪玩”,遭到拒绝;找来酒店女老板,谁曾想老板并不买账,也婉言说明,不好答应。于是该“长官”立刻变脸,大声辱骂、爆打二人,尚不解气,回所后,又派人把二人抓去,结果,把女老板折磨近死,才肯罢休。这位所长说:“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