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子森 《经济师》2010,(9):86-88
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监事任职的积极资格(只是做了身份限制),致使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根本没有监督能力的人担任监事,严重削弱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不管是英美法系的英国还是大陆法系的法国都通过立法对监事的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监事任职资格的规定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最为彻底,并且规模巨大,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非常复杂,这就对司职监督的监事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不能胜任监事一职。我国应当通过法律对监事的积极资格做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适时推出董事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事责任保险又称为董事与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是指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其职权时,因过错行为而导致第三方遭受经济损失,依法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时,由承保了该项保险责任的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推广的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是对公司董事和高级职员在行使其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疏忽行为进行赔偿的合同,该险种的保险对象为公司董事、其他单位外派的独立董事、公司高级职员及可扩展承保公司外兼董事和高级职员。一、推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必要性1.有利于公司董事及高级…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它着眼于未来,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或者消除"代理人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面临的机会和信息越来越多,能否捕捉到有效信息、把握住机会,已成为公司运营成败的关键。公司机会被认为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财产。英美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判例,确立了公司机会规则,禁止公司的受信人篡夺公司机会,谋取个人利益。大陆法系国家也逐渐引进公司机会规则,对属于公司的利益加强法律保护。我国同样亦规定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但欠缺周详。对于何为公司机会,董事能否基于抗辩事由利用公司机会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以及把篡夺公司机会的主体限制为董事和高管,而忽视了监事、控股股东篡夺公司机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娄芳 《经济管理》2001,(22):49-53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究竟能否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维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本文将着重讨论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实践中的主要问题:独立董事在中国应当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避免大股东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选拔中的优势地位;对独立董事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独立董事真正关心公司发展中的问题,有效行使职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核心问题是定价问题,因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或者其所投资或委托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本公司进行收购或通过本办法规定的方式取得本公司控制权的,公司应当聘请评估机构提供公司资产评估报告。在以往实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试行管理层收购案例中,定价模式一般是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的,但这一标准并不科学。因为每股净资产是依据“历史原则”从会计角度对企业资产的记录,并不代表资产的优劣和企业未来的盈…  相似文献   

7.
刘长春  谢雯 《经济论坛》2006,(12):133-134
我国于2005年10月27日出台的新《公司法》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其第152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源自于英美法系国家,其目的是通过独立董事的引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加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维护股东的利益。2001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在中国上市公司推行。然而,由于中国的起步较晚以及移植的土壤问题,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东作为公司的投资者,保护其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乃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少数股东作为股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股东权的固有特性,天然劣势,其权益极易被多数股东以及公司经营管理者所侵蚀,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构筑少数股东权的法律保护机制,实质上是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公司各方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平衡过程,是经济利益与对人平等权利尊重的双重努力结晶,是公司内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anagern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经营者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Options,ESO)是以执行经理、董事、各级别经理和监事人员为对象的股票期权计划,具体内容是给予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利,管理层通过行权价与市价之差获取资本利得。  相似文献   

11.
郝演苏 《经济》2014,(3):73-73
正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都规定商业银行或保险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前应当取得监管机关核准的任职资格。从法律和制度上讲,既然金融机构的主要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都必须获得监管机关的获准,由获得监管机关核准任职资格的高管团队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依法开展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决策及发展运行。  相似文献   

12.
监事会是股份公司常设的监督、检查机构,是法定必备的监督机关。在我国,股份公司的监事会的具体设置必须按《公司法》有关规定操作,《公司法》对监事的职权、义务、责任均有明确的规定。监事会由股东授权,由监事集合而成,是对公司董事会及其成员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内部监督组织。监事会对股份公司实行的内部监督,是使股份公司朝规范化运作、管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按国际惯例对公司进行管理的内在需要,对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我国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在组织建立、人员设置、履行职责等方面都存…  相似文献   

13.
雷英杰 《环境经济》2023,(13):24-27
A股环保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总裁)、董秘一年能挣多少钱?随着2022年年度报告收官,7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层)的税前报酬也随之揭晓。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的核心职能是监督公司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考核并激励高层管理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还需要董事会能够判断并控制各类经营风险。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公司治理要求保障董事会的独立性地位,保证董事会不被内部人控制;同时,还要防止董事会过多地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法律对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的约束规定不能有效解决公司运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控制和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伶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8):107-112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赵丽芳 《当代财经》2004,(11):108-111
随着旨在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引进,它一方面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条新路子,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即包括财务控制权在内的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控制职权同属于监事和独立董事两个不同身份的人。这一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以独立董事设立为标志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措施的目标将难以实现。鉴于此,在本文中,笔者在厘清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分析现行公司治理法律规范对财务控制制度安排的影响及其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锦生 《经济师》2003,(4):123-124
独立董事制度在避免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 ,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 ,促进公司的专业化运作 ,强化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约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英美等国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实践中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笔者就当前社会上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所存在的认识、制度、法律、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源于三权分立理论,目的是通过权利之间的制衡来达到保护公司、股东利益的目的。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公司的权利监督机构——监事会权利弱化,乃至被忽略的现象。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中国应设立外部监事制度。外部监事的选任、分类、激励与责任机制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和独立董事共同起到加强公司治理的作用。外部监事立足于中国国情,它的设立是对中国现有监事会的改造升级,是充分利用了中国现有的公司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浅析独立董事制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缺陷,要改变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状况,应从改造监事会入手,设立独立监事,让独立监事和内部监事共同承担起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有效的制衡机制;应该建立一个以中小股东作为聘用方的能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组织,来聘用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对其职能进行合理的法律定位。本文在分析目前中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公司法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一方面 ,应将独立董事的职能严格限制在董事会的职能范围以内 ;另一方面 ,应改革监事会组成结构 ,引入独立监事 ,扩大监事会的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