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工业生产加速回升,投资保持稳定运行,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恢复好于预期。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旱灾加大捉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较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展望未来,在基数效应、政策效应和库存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年宏观经济将呈现出前高后稳的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5%左右,CPI增长3.5%左右。  相似文献   

2.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向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转变速度,及其对国际金融业造成的损失和对全球经济冲击的力度,屡屡超出预期.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自2007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周期性下降状态,GDP增速回调是正常现象,但出现2008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大幅度下滑,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周期性回调幅度.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急剧下滑,外向型企业出口减少,经营困难,外需下滑对内需和内向型企业的效益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初级产品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下跌,造成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利润下降,企业为应对需求收缩采取的"去库存化"措施,也加剧了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的下滑.我国政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判断准、决策快、出拳重、措施实、力度大、效果好,为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前五个月,我国经济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全社会预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研究》2012,(3):43-48
2011年,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矛盾深化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呈平稳减速态势,物价涨幅冲高回落,投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内外需结构趋于平衡。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增速继续放缓,房地产、基础设施等投资明显降温,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保持相对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应切实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资金,继续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预调微调。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四季度以后美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并在2013年一季度以后进入2%到2.5%的适度增长状态。财政支出紧缩或美元坚挺将导致2012年GDP低速增长。美国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扩大,有引发债务危机的风险。财政支出紧缩会降低经济增速,但会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美元坚挺会引致美国进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2012年美国CPI涨幅在4%到4.5%,2012年以后CPI涨幅下降,但仍将维持在2.5%以上。美国政府需要应对经济增速较低、财政赤字规模居高不下、物价涨幅偏高、美元升值压力加大等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2):F0002-F0002
中国银行目前发布2012年二季度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受外部环境有所好转、政策预调微调效应显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长将比一季度小幅回升,GDP增长8.4%左右,CPI上涨3%左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今年一季度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回落,引起各方对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担忧,但是二季度经济形势有望企稳止跌,因此,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分担心。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一季度市场物价形势分析任兴洲在1993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1994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呈现良好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考虑进工农业比重的季节性因素,经济年增长速...  相似文献   

7.
2012年前两季度,我国的经济下滑超出预期,第三季度仍未见好转。实体经济的持续疲弱使得物价逐步走低,就业形势恶化,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此前,我国经济实际上是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和大剂量救市政策的双重冲击,目前处在这一主要波动的震荡收敛阶段。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应该还能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因此,当前的增长下滑是双重冲击的必然结果,需冷静对待:一方面突出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应对经济下滑;另一方面,不宜出台激进的刺激政策,而应着眼于中长期增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向好,国内刺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广东的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2%左右。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2010年广东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为8%左右。 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增速均在10%及以上。从2005年起,政府把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从前两年的7%调高到8%,但每年实际增长率仍大大超过预期,分别达10.4%、10.7%和11.4%,其中2007年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相似文献   

10.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措施效果初现,投资增长好于预期,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用电量降幅逐步趋缓,工业生产快速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下滑速度减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的迹象;但国内周期性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双重冲击并未结束,我国经济仍延续2008年4季度的下滑走势.2005-2007年高投资形成的房地产存货和工业产能过剩,还需要2-3年才能消化完毕,在此期间,经济仍将维持低迷.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呼唤经济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伦理对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就经济改革而言,我们的经济改革不可能离开经济伦理的支撑。就经济发展而言,经济伦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对其所要求的社会形式或体制予以正确地认可与选择;对经济活动的目的及其实现方式予以确认,并为之提供精神动力;给社会提供了一只强有力的手,为调节和指挥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尹正萍 《经济论坛》2002,(14):10-11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大量的、有些是独特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能否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避开了亚洲金融动荡的冲击。但我国经济安全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安全。对外开放的步步深入,会对我国部分产业部门产生冲击,如汽车、机电、农业、电讯、石化等产业。由于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营销手…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潮流。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各国在资源和产业等领域竞争的加剧,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从资源、产业、发展角度给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核心以及本质表现。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提高我国经济安全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追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自由乃是使市场经济富有活力的灵魂,也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内在依据和基本伦理准则,中国已经加入WTO,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自由,是确保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5.
16.
17.
We study bilateral conflicts that affect the welfare of third parties, the stakeholders. The conflict takes the form of a war of attrition and intervention is modeled a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stakeholder “aids” the agreement with transfers to the contenders. We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policy when the stakeholder limits its intervention to a unilateral commitment to compensate the contenders if the conflict is resolved, and show that if contenders must be treated equally after agreement, then the optimal policy cannot eliminate the delay in resolving the conflict, and intervention is only advisable when the stakes are high enough. Economic diplomacy is modeled as a three‐player game where the stakeholder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negotiation where transfers are discussed simultaneously with a settlement for the conflict. We prove that, provided that none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s too impatient, diplomacy benefits the third party in all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Notes     
《Economic Notes》2004,33(3):445-445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经济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