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直销法律规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完善直销含义,降低直销企业准入门槛,取消直销员薪酬比例限制,明确直销企业、直销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郝欣 《全国商情》2007,(12):18-19
2007年,中国直销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在内心里都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着他们重新做出选择。而另一方面,中国直销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的变化,也在客观上加快了直销员重新进行选择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07,(12):99-101
谈到推动2007年中国直销文化成长的力量,有一点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那就是在中国本土的直销员队伍中各种系统文化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与直销企业不同,这是一种真正“平民化”的文化,它诞生并成长于最普通的直销员群体,并且在这个群体中发挥作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企业文化相比,它将所谓的“人性”反映得更为直接和直白,并且其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4.
胡开俊 《全国商情》2009,(11):78-79
笔者在四川省工商局直销监管处工作期间,经常接到基层执法单位和一些直销员关于直销员超出核准的直销区域开展直销活动如何定性处理的咨询电话。针对这一点,其实《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市场上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疑问呢?  相似文献   

5.
张宝良 《全国商情》2007,(11):23-23
直销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业绩还是利润?是使命还是绩效?从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看,企业的永续经营当然要先经过生存的关卡,而直销的市场生存有其独特和繁复的主客观因素,免不了在市场竞争中用各种方法去适应直销员或者是潜在客户的需求。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之中,决策者往往会首先为了先有业绩,而向能够产生立即效应的市场力量妥协,而不进行长远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逸风 《全国商情》2007,(2):84-85
直销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这段直销行业的低潮时期,更是让不少的直销员感到迷惑,直销到底怎么做?直销员到底该销售什么? 笔者把直销的销售分为几个层次,直销员要了解并实践这几个层次,在实战中不断累积和总结经验,随着销售功力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就能径情直遂,在直销行业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迈入直销行业的直销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决定从事直销的初衷不完全是为了赚钱,主要是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以实现。”有道是:“三流的直销员卖产品,二流的直销员卖自己,一流的直销员卖情绪。”“人们购买的永远是情绪”,因此,作为一位合格的直销员就必须练就过硬的“金口才”,只有这样才可以驾驭消费者的情绪,使之成为你产品的爱用者或合作伙伴。如何练就直销金口才,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直销人”,就需要“内练一口气,谓之‘德’;外练筋骨皮,谓之‘道’。”根据笔者16年的直销培训师生涯,就如何练就直销金口才这一话题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心得。  相似文献   

8.
甄刚 《全国商情》2009,(11):81-81
无论时空怎样变换,直销企业、直销专卖店、团队领导人和直销员都要和业绩打交道,各自的利润、效益和佣金都与业绩息息相关。以往衡量直销的业绩水平采用的方法,都是以同比(即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意思)和环比(即与上月情况对比)做比较,但同比、环比受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大,由前后两期的同比和环比数据为根据很难预测下一期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王义 《全国商情》2007,(2):52-53
2006年是我国《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并实施后的第一年,两部法规的出台对维护正当直销活动、打击非法传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使直销业在法律上享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标志着政府对直销从此开始进入法制监管的时代。对于直销员来讲,他们也有了判断直销企业、选择直销企业的依据和标准,有了识别正当和不正当、合法与非法的武器。对消费者而言,两《条例》的出台更是切实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此外,两部法规的颁布结束了中国直销业长期鱼龙混杂的局面,使行业良性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也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刘庆 《全国商情》2007,(5):12-15
中国直销行业需要成长,但这种成长必须建立在全体直销员的共同成长之上。经过17年的发展,中国直销员队伍尽管已经有了明显的成长,但又衍生出许多新的需求与矛盾。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速度与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曹海 《全国商情》2007,(2):72-73
曾经,教育培训师是一个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明星职业,老板视其为推动市场的“发动机”,职业经理人视其为管理市场的“手臂”,网络领导视其为调整团队心态、调动市场潜力的“核武器”,直销人视其为传经送宝的“圣人”,直销难民视其为摆脱困境、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诚然,教育培训师既是直销企业系统文化的缔造者,又是直销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直销企业市场的推广者,还是直销企业公司与市场、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关系的维护者,是直销企业不可或缺的、当前中国直销业紧俏的人才。但在当前,形形色色的培训师恐怕并不如以往那般风光灿烂,为了名利,为了竞争,或是为了生存,他们演绎出了一幕幕直销行业中的“怪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中国直销业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新形势下,直销企业以及直销专营店如何转型?如何调整?直销法规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又带来了哪些转变? 一些直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有法律身份的店主,比个人身份的直销员更有底气,也更让消费者放心”。  相似文献   

13.
直销是一种人员面对面的直接销售方式,与消费者的距离最近。自1990年这种销售方式传入中国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在这20年里,直销市场以及其监管环境经历了几次大的更新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有大量新人涌入,直销员的队伍也在发生着一次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15.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6.
邵兵 《全国商情》2009,(6):80-82
金融危机造成大量人员待业,直销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待业人员进入。对于初级直销员来说,在该行业开始一份新事业并非易事。因此,本刊特邀业内资深讲师,将其多年来一线销售经验进行分享,为广大初级直销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智慧》2008,(8)
做直销员很容易,不需要很高的学历,不需要很多的资金,只要吃苦耐劳就可以了,但要做超级直销员就不容易了。在许多直销公司里,80%的业绩是20%的直销员创造出来的,这20%的人并不是俊男靓女,也非个个能言善道,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迈向成功的方法。香港推销大王冯两努说:“推销员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以最大的爱心去喜欢自己。”一个成功的直销员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彭志刚 《全国商情》2009,(12):16-18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国土面积广袤,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欧洲大国。乌克兰直销市场比较活跃,引得中国直销企业纷纷进驻,不少曾在乌克兰打拼过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将是中国直销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田晓春 《全国商情》2010,(10):84-85
近年来,去海外淘金的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内地远赴越南、乌克兰市场的企业分别超过20家和30家。随着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走出去的直销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种是在国内从事直销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20.
《全国商情》2009,(8):73-74
马来西亚素来被称为“直销王国”,经过将近30年发展,马来西亚直销行业相比于中国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陆续在这片市场开拓业务。对于一些希望开拓这块市场的新直销公司来说,如何掌握“攻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