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2.
曹海 《全国商情》2007,(2):72-73
曾经,教育培训师是一个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明星职业,老板视其为推动市场的“发动机”,职业经理人视其为管理市场的“手臂”,网络领导视其为调整团队心态、调动市场潜力的“核武器”,直销人视其为传经送宝的“圣人”,直销难民视其为摆脱困境、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诚然,教育培训师既是直销企业系统文化的缔造者,又是直销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直销企业市场的推广者,还是直销企业公司与市场、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关系的维护者,是直销企业不可或缺的、当前中国直销业紧俏的人才。但在当前,形形色色的培训师恐怕并不如以往那般风光灿烂,为了名利,为了竞争,或是为了生存,他们演绎出了一幕幕直销行业中的“怪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胡亚平 《全国商情》2009,(12):19-21
目前,中国民族获牌直销企业在其国内市场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之时,谋划、开发海外市场,试水海外市场加速;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牌照的国内中小民营直销企业,绕道海外,避开国内昂贵、繁琐的申牌流程,反向运作,也逐渐成为一种优先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2月雅芳获得全国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目前已有14家外资企业、5家内资企业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成为合法的直销企业。但是,通过大半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获牌,似乎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太多的新气象,整个直销市场依然在延续几年来的低迷状态,业界对各个拿牌企业的等待观望也像当初对两个《条例》的焦急期盼那样,迟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回应。笔者认为,部分拿牌企业的踯躅不前,虽然在一方面反映了它们面对职能管理部门所圈定的狭小活动空间时的一种无奈,但在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它们所应具备的各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5.
近来,关于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爱茉莉)获牌的消息在业界被广泛议论。此消息出自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柳济天之口。其实。关于爱荣莉有意进军中国直销市场的消息,自年初以来在业内就不绝于耳,而且商务部直销管理网站也公布了“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企业声明。  相似文献   

6.
《全国商情》2007,(12):19-20
随着获牌企业的不断增多,中国直销企业的阵营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分化,2007年,这种分化的趋势在已获牌企业、准直销企业和“灰色”中同时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7.
《全国商情》2011,(2):52-53
截至目前,中国直销界已有26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从已经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发表企业声明的企业中,综合专家分析、相关部门的态度及企业申牌的态度来看,2011年,天狮与爱茉莉将可能成为牌照“幸运儿”。  相似文献   

8.
2008年底,继江苏安惠低调拿牌后,哈药的名字也成功出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站上。这对于沉寂多时的直销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业界也由此引发了关于“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热烈讨论。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大半年的时问,早已拿牌的哈药却迟迟没有启动市场,对于众多觊觎牌照但可望不可及的中小企业来说,哈药的做法多少让人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这不得不再次引起行业的相关讨论与猜想。哈药筹备几时休?本刊特邀请多年从事直销行业咨询管理服务的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专业顾问,对此事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9.
李颖 《企业家天地》2005,(10):26-28
《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的第一个丁作日,内资直销企业的代表——天狮集团和外资直销企业的代表——安利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大企业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按照法规调整经营、怎样早日拿到牌照;而对于小企业来讲,问题就一个——如何生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11.
《全国商情》2007,(5):7-7
一,招生对象1.直销企业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业务总监,奋发向上的中高层管理及市场销售精英。2.欲转型直销的企业或欲学习、借鉴直销行业运营模式的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梁拨剑 《全国商情》2011,(11):34-37
相比去年,炎帝已经是今年的第四家获得商务部直销经营批复的直销企业,除了2007年获牌直销企业出现井喷,达到17家外,其他每年发放的牌照数量还算正常,平均每年2至3家。不知道今年是否会有第四家、第五家获牌企业,但是利好的消息是,随着直销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很多获牌企业的模范作用,很多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将是获牌井喷的两年。  相似文献   

13.
彭志刚 《全国商情》2009,(12):16-18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国土面积广袤,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欧洲大国。乌克兰直销市场比较活跃,引得中国直销企业纷纷进驻,不少曾在乌克兰打拼过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将是中国直销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国商情》2006,(9):69-69
2006年8月1日,商务部在直销管理系统网站上公布了4家获牌的内外资企业,这是继2月22日雅芳获得首张直销牌照之后,第二批获牌企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有限公司与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为外资直销企业,批准日期为7月22日;而作为内资直销企业的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蚁力神天玺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在7月19日便获得商务部的批准。获牌企业都已进行了长期的筹划,并将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直销工作。其中,一些内资直销企业都是首次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两家获牌的外资直销公司所被批准直销区域还相对受到限制。第二批直销牌照敲定 四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全国商情》2010,(7):12-12
众所周知,目前直销行业的现状是传销与直销并存,获牌直销企业与准直销企业并存。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者,笔者深刻感觉到,中国直销行业的监管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62-63
作为欧盟最大的直销企业,欧瑞莲2006年的中国市场开拓之路走得既高调又迅疾。年初,欧瑞莲第一个向商务部提交直销牌照的申请;年中,欧瑞莲获批第9张直销牌照;年底,欧瑞莲的市场布局基本完成,并公布市场扩展计划:将于5年内在全国主要省份设立形象店和服务网点,同期还将提交在相关地区开展直销业务的申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到2009年对中国直销行业来说,是一个“规则形成”的阶段,不论外资企业期望沿用国际惯性,或是内资企业力求平等对待,商务部都采取了谨慎稳健的把关原则。虽然这样的法规和管理模式未必能令直销行业满意,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规则。在商务部、工商局、公安系统的配套下,直销行业的管理似乎形成了“有牌违规,无牌违法”的市场运作机制。遵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湛 《全国商情》2007,(2):38-39
目前据我的观察,中国直销市场上寻求国际化发展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国内直销政策法规的严格规定和约束,希望到海外发展,第二类是在世界上某或国家获得了一些市场份额、尝到了一些甜头,因此希望大规模向海外发展,而第三类的企业,就是其现有的发展态势以及长远规划的战略,已经要求它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今天我的经验分享,主要是针对最后这一类型的企业,谈谈它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07,(12):45-45
2007年5月15口,美乐家的获牌让这家一向低调的外资直销公司开始受到中国市场的关注。但在拿牌之后,美乐家似乎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大张旗鼓地运作,反而显得更加低调。由于市场的按兵不动,所以也引来了一些不太积极的舆论评价。像为了驳斥外界的猜测一样,2007年11月,美乐家顺利得到了商务部的正式批复,  相似文献   

20.
彭铭 《全国商情》2011,(7):74-75
如今.直销企业越来越多,研究直销这个行业的人也在不断增加.但大家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市场快速、稳定、长久的发展,让市场的忠诚度永不衰退7当然这个问题有很多因素影响,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立一个好的系统!好系统是直销企业市场壮大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