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已成为不争事实.用工短缺现象迫使我们审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思考“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而产业升级需要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本,用工短缺倒逼产业升级.该文从产业升级内涵解析出发,以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为核心变量,通过构建“产业升级-用工转移”模型,探析产业升级与用工短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3.
姜华东 《开放导报》2007,(3):57-59,92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本文试图从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的实际出发,探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文章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应该走空间转移、产业转移和职业转变相结合的道路。空间转移能从总量上分流农村的劳动力大军,产业转移能使分流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非农产业获得较稳定的收入,身份转变则在法律上承认农民不再是农民。只有这“三管齐下”的方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区域统筹发展与我国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化的合理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原有制度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推进困难。必须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与思维模式,实施以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统筹发展,才能从很本上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过热,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导致企业用工量增加,二是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企业的用工机制存在缺陷,用工信息不畅,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民工的供给信息,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三是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太差,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民工就业的积极陆。为此,本文认为应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物价上涨,避免经济过热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及时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信息进行发布,避免因信息沟通不惕影响企业生产和民工就业。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制用工模式是我国新兴的一种企业用工模式。“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它的出现使劳动力的供给和使用更加灵活,受到了企业和劳动者的青睐,发展迅速。但是也由于劳务派遣制的滥用,出现了许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成长呈现出一定的"悖论"现象,这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无限供给的状况造成的。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即将消失,客观上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为此,在政策思路上,一要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偕同低端劳动力的双转移,二要充分利用资本积累优势全力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与转型,三要大力推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以技术进步助推产业结构成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每当春节之后,“招工难”现象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且呈现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蔓延、由季节性向常年性演变之势。“招工难”是不是我国劳动力、特别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现阶段应对“招工难”的着力点,究竟应放在需求方、逐步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应放在供给方、继续释放农业劳动力?这是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同步推进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亦名 《乡镇经济》2009,25(6):78-82
区域劳动力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性歧视和声誉机制,它能实现企业、劳动力、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等多方受益的格局,因而区域劳动力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力品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均有较明显的效应。短期内,劳动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收入差异,但是,如果区域劳动力品牌不能与本地产业的培植相联系,区域劳动力的就业将是不可持续的,其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打工经济陷阱”。一旦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本地产业的培植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较为彻底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知识失业”现象也开始浮现。本文从经济学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我国的“知识失业”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大趋势,即便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很大,但是绝对不可以忽略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的负面影响.现阶段考虑保障我国农村基本人力资源供给并非杞人忧天.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宗坪 《山东经济》2008,24(2):61-65
“民工荒”的出现推论“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的命题是伪命题,“刘易斯拐点”的真正含意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相悖的;“民工荒”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矛盾现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工荒”现象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是劳动与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告诫我们要改变过分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之一 ,转移农村剩劳动力是解决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而当前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又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结合现实国情和我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特殊性 ,本文提出了我省要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城镇非农产业发展相结合、就近转移与区际转移相结合的“双结合”加速转移的模式与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广东确立人才“第一优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不利于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分析“双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从流动意向的角度指出劳动力“单向”流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汇率升值、人工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相当多的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尤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还陷入了生存危机,甚至要被迫转型。同时,因为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密集型产业雪上加霜。为摆脱困境,很多企业利用产业资源的优势、内地经济逐渐回暖的时机和内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事实,逐渐把产业由长三角向内地转移。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与劳动力就业扩张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雯 《特区经济》2007,(3):43-44
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由于劳动力数量众多,一方面,要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产业集群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的产业集群程度与劳动力就业扩张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产业集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转折点”与我国剩余初级劳动力结构甄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越,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在近几年已经临近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而金融危机在对传统经济结构冲击的同时,也为改变我国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提供了机遇。为区分初级劳动力的不同类型,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经典包络定理建立劳动力类型理论模型,从最优化方法的角度建立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初级劳动力类型的甄别模型,提出了基于经济增长下的劳动力分类和基于劳动力价格升高情况下的劳动力分类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破解“刘易斯悖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劳动力是否剩余?剩余劳动力应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转移?转移到何处?这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大问题。一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是客观事实。所谓“剩余劳动力”就是闲置的生产要素,是浪费了的活劳动。我国八亿人口在农村,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规律的作用,自然增长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