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为出发点,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同时对其他经济转型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少华  郭洪 《经济界》2010,(2):44-50
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分析了我国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出口战略,优化出口结构,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开拓中低端消费者市场,服务中低端消费群体;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化模式;逐步转换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应对金融危机的所有对策都必须让所有居民获益,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造就一批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品出口、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和企业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机遇。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品出口、利用外资、国际融资和外汇储备保值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机遇。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风险快速累积,成本日益增加。鉴于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中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有必要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一是扩大外汇储备使用主体和渠道;二是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方式。把部分外汇储备变成遍布全球的矿产资产、国外资源企业的股权、重大资源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以及相关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和强大的研发力量,最终提高我国的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多家中国出口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倒闭。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可采取的应对策略,这对我国出口企业将来应对危机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相互开放市场,中国对东盟贸易顺差会加大,而东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现正需出口的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增多,并担心失业增加.  相似文献   

8.
刘小燕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54-154,1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中国的外汇储备量急剧增长。文章分析了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指出充足的外汇储备对高速增长和转轨时期的中国有重要意义,但过多的外汇储备对国民经济也有不利影响.应对其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压力和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9.
截至到2007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332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尽管高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支付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增强海内外对我国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的信心,扩大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但是,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将会扭曲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导向的外向型及内部经济失衡,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积累,尤其在后金融危机的今天,庞大的外汇储备使我国在制定外汇政策方面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本文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经济界》2009,(5):1-1
2007年春季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刊专稿”栏目刊登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同志《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对策))一文的下半部分,文章主要分析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发展、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后金融危机效应显现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基本定局。中国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号称“世界工厂”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巨额美元债权,出口受限和国内需求不振,通胀压力剧增、人民币国内贬值国外升值,国外游资进入我国,我国不可能游离于国际大家庭而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从最初仅仅是特定金融产品的危机,迅速扩展到金融机构,进而扩展到全球金融市场,演变成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全球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人们不禁思考:在全球团结共度难关的大格调下,中国能否因循利弊,利用目前经济发展实力的优势推动政治、金融等迅速上位,提升和巩固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场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文章对中国应对此次危机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扩大的速度加快,如今作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的管理至关重要。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的危机蔓延与深化,给中国外汇的管理敲响的警钟。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已经并将进一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应树立危机意识.因势而变,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促进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在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判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影响,指出面对危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和机遇,提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及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多大?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这场罕见的危机?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最应该投向哪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累积的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没有贬值的风险?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也同样非常关心。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的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秀云。  相似文献   

19.
陈晶 《物流科技》2010,33(4):139-142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已由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由发达经济体扩展到新兴经济体。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然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贸易顺差额大幅收窄,FDI连续十个月同比负增长及经济增速放缓。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此,建议从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出口企业产品附加值,转变出口市场结构等三方面来寻求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刘建飞 《新远见》2010,(5):20-30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力量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欧美向亚洲、由"一超"向"多强"和"非极力量"转移。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开展的各层面国际经济合作,客观上成了国际力量转移的助推器。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化中表现突出。这既得益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的非凡作为,也与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密切关系。一、合作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