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西部城市及农村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要保障和重要目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措施。由于中西部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缺乏,广大农村基本以植物性燃料为主,城市以燃煤为主,使得生态恶化。要解决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必须大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先进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一、哈尔滨市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九五”以来。哈尔滨市的能源发展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由供给引导转变为需求引导,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基本消失。能源短缺现象已不复存在,能源生产供应基本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能源消费保持稳步增长。2000年,全市能源生产能力达到1260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国家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许多做法可资借鉴。
一、成立能源研发和利用的组织机构。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清洁能源执行委员会,其下属职能机构为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其宗旨是运用政府机构的优势,来发展洁净能源行业,执行洁净能源的公共计划。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制造商和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区域总部,加强竞争力,以及为起步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1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年,全国商品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t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ll%,其中:煤炭产量16.67亿t、原油产量1.7亿t、天然气产量345亿m^3;2003年发电量1.9万亿kwh,比2002年增长15.5%;2003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3.85亿kw,比2002年增长7.8%。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亿t, 相似文献
7.
李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174
本文首先介绍能源分类、能源储量和消耗量,继而分析能源环境问题,最后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两个维度来解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着重探讨作为人类活动物质基础的能源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在危机中适时抓住机遇、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化工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常规能源的支撑能力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制约和环境状况的恶化,迫切需要改变低效、高污染的能源结构。但是,作为清洁能源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于投入少、成本高,甚至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其开发程度与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不相匹配,2005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仅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5%,在能源供需结构中,只是作为煤、油、气、电(除小水电外的大中型水电)等常规能源之外的一种补充,主要为农牧渔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能源。 相似文献
15.
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2008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27.93亿吨、原油1.9亿吨、天然气760.8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几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亿千瓦左右.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3亿千瓦,居世界第二;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72万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10%,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废弃物每年约有7亿吨,占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的50%以上,稻谷、麦子及玉米的生物质就占其中的70%。与此同时,按照国家规划,生物质发电市场15年后装机容量将达1500万~2000万千瓦,总投资1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不断加快,规划和实施能源生态化供应对于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和概念,通过总结国外城市能源生态化供应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城市能源生态化供应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石油战略储备与能源利用效率对石油消费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卓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6):11-22
本文采用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分析了在面临外生性石油供给冲击时,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对国内石油消费以及石油价格走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面临石油冲击威胁时,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对平滑石油消费和价格走势都具有重大影响;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启动最优时机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消费的结构性特征以及石油供给的状况。尽管石油战略储备有助于平缓石油冲击的影响,但并不能消除石油冲击发生时油价的跳跃性波动。在石油供给有限以及油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积极推行能源消费多元化战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各国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的最新进展。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我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限制性问题,学习国外的有关经验,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析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储备为基础,总结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今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