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末 《乡镇论坛》2011,(15):23-24
2011年新年第一天,北京明媚的阳光中,40岁的石青华感到了浓浓暖意!曾几何时,他的内心却是无尽的黑暗:14年前,一场爆炸,让他漂亮如花的妻子王平和两岁的儿子彻底毁容。14年后,石青华一家已离开小镇来到了北京。尽管整容后妻儿依然“面目狰狞”,但他们内心的黑暗早已被爱的阳光驱尽——如今,趟过苦难烈焰的石膏华不仅是妻子眼中挚爱的丈夫,还是103个孩子心中最伟大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假装快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养路工在5年内先后经历过:儿子大学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父亲去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被盗、在马路上工作时被汽车撞断胳膊。但是,他每天仍然是乐呵呵地上班,笑眯眯地下班。在一次本行业评选“公路卫士”的活动中,这位养路工以高票当选了。在介绍各自事迹的巡回演讲会  相似文献   

3.
李晓 《乡镇论坛》2009,(33):20-20
在乡下老屋,他接到女儿从省城打来的电话:“爸,你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吧!”女儿的婚期定在四月。 他是一个身材矮小但很结实的父亲,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女儿十二岁那年,妻子因癌症去世了。妻子去世时,已经形容枯槁,癌变的痛苦折磨得她死去活来。她哭着要回到家里的床上去死,只为省下输液的钱留给女儿,够做一个学期的学费。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纪事     
谁来帮他挽救妻子的生命 2008年4月中旬,编辑部接到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油坊坝村一组王明友读者来信,信中说:我妻子王顺秀,34岁,2006年12月患胃癌,住院手术并接受化疗;2008年3月,患胃肠转移性卵巢癌,又住院化疗一次。医生告诉我,这种病至多能存活6个月。我已经欠下几万元债务,由于交不起医疗费,不得不让妻子出院回家。看着瘦弱的妻子整天被病痛折磨的样子,我心如刀割。我们那还不满7岁的儿子,马上就要失去母爱,真的好可怜。我决心挽救妻子的生命,但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借到钱到大医院去看病。所以,希望能通过你们媒体的影响,有好心人能给予帮助,帮我救救可怜的妻子。妻子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常常伤心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5.
挨宰心开窍 送子返校园阳春三月,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农民莫凯面带羞愧,带着儿子莫华,走进了镇中学的大门。"辍学半年的莫华怎么又回校了?""莫华父亲的思想这次真的转变了吗?"为何议论,事出有因。只有小学文化的莫凯今年47岁,前年妻子去世,一家五口人,两个...  相似文献   

6.
王缨 《中外管理》2011,(9):58-60
接班的过程,其实就是家族企业的"二次创业"。而其间,父与子的关系如何重新定位,二代与元老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都是很艺术的。 27岁的徐赛进入父亲的企业,已经工作三年了。父子俩有明确的接班"时间表",即再有两三年,父亲就把总经理的位置交给他。徐赛怎么去胜任这份责任呢?终于和父亲一起工作了17岁就出国,只身在海外读书七年后,终于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挥手告别,徐赛以完成工商管理学业的成绩回到了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7.
打借条     
星期天,我和妻子一起下乡看望父母,我们一踏进家门,就被家中不和的气氛所感染,父亲坐在桌子旁默默地抽着烟,母亲唉声叹气地抹着泪。我和妻子赶紧询问是咋回事,母亲用没来得及洗的泥手擦干眼泪说:"都怪你爸爸不听我说.要把咱的钱借给别人,现在家里要用钱,钱又要不回来。"原来,3年前我的一位远房表站因家中砌房子,还差6000元钱,表姑找我爷爷说情,让我父亲借6000元给她,并许诺一年后归还。父亲碍于情面,急人所急,不听母亲的阻挡,从银行取出钱借给表姑。因为是亲戚关系,父亲没好意思要表姑打借条。谁知第二年,表姑因身患绝…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60年,前后30年对比,表明制度的力量是无穷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属于脱离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其危害超过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目前斯大林的社会模式在世界已失败,但斯大林的影响还存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出现国进民退,是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垄断集团成为既得利益阶层,就是以斯大林理论为保护伞。  相似文献   

9.
阿东 《企业导报》2001,(12):40-41
<正> 少年辍学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家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秀才,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在家庭的熏陶下,他3岁时便能咏唐诗,5岁已涉猎了孔子、屈原、李白、王维等人的诗文。可是,好景不长,自从祖父去世后,家道日渐衰落。由于生活所迫,李嘉诚的父亲几次弃教从商,可惜均未发迹,只好重操教  相似文献   

10.
NO.29王静探路者品牌联合创始人最终得分:2.836"我们全家刚登乞力马扎罗山回来。"探路者品牌联合创始人王静一坐下,不待记者发问,便兴奋地说起一周前的家庭旅行。一家四口,包括七岁和九岁的两个女儿,一起去征服"非洲屋脊"。"探路者"的家庭旅行非同凡响。王静2007年开始登山,此后5年内她成功登顶7座8000米高峰。相较于妻子的战绩,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还是一只登山菜鸟。这是他第一次登山,一直是妻子人生导师的他,终于当了一回妻子的学生。盛发强成功登顶,王静却在3700米的营地,因小孩无法适应高海拔,她留  相似文献   

11.
一对夫妻,一双女儿,历经十几年风风雨雨,却发现两个女孩并非父亲亲生。这是一起在当地备受人们关注的离婚案。2007年11月5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启西法庭的大门尚未开启,三三两两的人们就议论着,来到法庭门口等待着法官的判决。妻子不安分  相似文献   

12.
肖军昆 《乡镇论坛》2010,(20):13-13
<正>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马吉村地属贫困山区,在这样的村庄,医疗、养老和教育问题都应是当前新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医疗保障任重道远开破叶今年45岁,他的妻子在1994年病逝。提起病逝的妻子,开破叶留下的记忆已不多了,只记得妻子  相似文献   

13.
百岁照     
康健 《秘书工作》2020,(2):80-80
我年长妻子几岁,有一年她四十八岁,我五十二岁,两人年龄相加正好一百岁,并且这一年还是我们结婚二十五周年,即所谓的银婚之年。无意中发现这个奥秘,顿觉兴味盎然,心里有了主意。与妻子两人随即去照相馆,很正式地照了合影,美其名曰“百岁照”。我俩一致认为,这个创意可谓别出心裁,这样的纪念也可谓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4.
陈昌浩之子     
《经营者》2016,(4):173-175
他父亲为原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他11岁时从延安被送往苏联学习,后考入莫斯科鲍曼最高技术学院机械系。陈祖涛1928年生于湖北省汉阳县蔡甸,父亲陈昌浩常年在外闹革命,直到他9岁那年,才得和父亲在汉阳见面。没过几天,父亲又独自回延安。不久,陈祖涛由其叔叔陈俊带去延安,母亲留在汉阳,由12岁的哥哥照顾。  相似文献   

15.
少爷变形记     
曹顺妮 《中国企业家》2013,(10):106-109
退位后的"太上皇"是如何将叛逆的儿子训练成董事长的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巴菲特:怎样做才能不毁掉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苏州百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念仕,就曾是父亲眼里被毁掉的孩子。如今,父亲称儿子"韩董",儿子称父亲"张总",父亲刚50岁,儿子27岁。2009年,韩念仕的父亲张纪益决定退位,提心吊胆地让独子继位。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刚遭遇一场车祸,同时深受痛风和糖尿病的困扰,身体无力支撑繁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莫斯科第二艺术剧院准备公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的话剧《彼得大帝》,可当时因为意识形态抓得紧,谁都怕出事,所以公演前得先请领导人和评论家看看,然后经他们讨论决定是否公演。彩排安排在193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斯大林和全体政治局委员莅场。同时来的还有红色教授学院的一批教授。经理布列森涅夫在扮演彼得大帝的演员上台前一再叮咛他:尽量少表现彼得大帝的英雄气概,不然要犯宣传君主制的严重错误。多注意斯大林同志的表情。可斯大林坐在包厢里一动不动,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也未鼓过一次掌。离剧结束还有一刻钟的时候,斯大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7,(19):101-103
离开易趣的四年间,邵亦波经历了从一个创业大男孩到父亲、投资人的蜕变过程34岁的邵亦波躺在家里宽大的床上一边看小说,一边悠闲地吃着瓜子(还有核桃)。吃完以后,他在垃圾桶上拍拍双手,把大部分碎屑拍进垃圾桶,剩下的则落在奶油色的地毯上,随后他再把床上的碎屑也扫落到地上,全然不顾好整洁的妻子的抗议。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毛泽东同志访苏期间,与斯大林进行了多次交谈.   一天,毛泽东同志在同斯大林交谈时,回忆起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艰难岁月,说: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兵团被敌军包围,情况极其危急,无论怎样也突围不出去.于是兵团司令向战士们发出号召说:“我们要不顾困难,不怕考验,要视死如归!“……  相似文献   

19.
鲁西某镇农民瞿某早年与妻子离婚,儿子瞿清随他生活。1999年底瞿某与邻村寡妇吴英结婚,育有一子瞿长。2006年2月,瞿某病重,弥留之际,在病房里邀请两位律师在场见证立下口头遗嘱“:我有四间平房,两个儿子每人两间。”老人去世后,瞿清提出按父亲的遗嘱分割遗产,却遭到了继母吴英和弟弟瞿长的阻挠,理由是瞿某和瞿清早年曾订有“解除父子关系协议”,不再享有遗产继承权。原来,在1998年以前,瞿清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和,为了结束这种局面,父子俩达成了“自愿解除父子关系,父亲不用儿子养老,儿子也不继承遗产”的协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俩的关…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年秋天,赵有平有两件喜事:一件是父亲认识了一位木匠师傅.并介绍他去学徒:另一件是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木工学徒的日子是赵有平进城打工以来度过的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他每天与各种各样的木料为伴.虽然收入微薄得只够维持生计,但总算走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