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红梅 《现代企业》2005,(12):24-25
家族式民营企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形态。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我国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家族式民营企业数量大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3%。家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其形态不断变迁,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如瑞士的劳力士公司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年龄都超过200岁)。中国也有不少企业初步实现了良性发展,如太太药业、联想集团等。但大部分家族企业没有这么幸运,它们或夭折,或长期停留在某阶段。  相似文献   

2.
"子承父业"是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主流模式。本文借助家族企业双系统理论,深入分析该种模式在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兰斯贝格的企业家庭发展理论,提出"子承父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职务更替,更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规划。与企业家庭发展四阶段相对应,"子承父业"权力交接过程也包括四个阶段。因此,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中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流程及各阶段对应的问题,以期帮助家族企业顺利实现权力交接。  相似文献   

3.
戴珅懿 《现代企业》2003,(7):30-31,53
20多年的改革开放 ,在造就了大批的企业家的同时 ,一大批的家族企业也纷纷浮出水面。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将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就是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家族企业能不能被下一代所延续并保持其繁荣 ,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不能成功地培养接班人。有关资料表明 ,家族企业权柄移交下一代手中竟黯然失色落得“败家子”的命运比比皆是。因此对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 ,最大的危机是“交接班”危机。从家族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分析 ,有效地培养接班人有七种模式。一、共同创业型中国现代较为顺利实现交替的家族企业多属此型。共同创业型是指家族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通过家族化管理的方式发展过来的,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家族企业发展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本文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家族式管理在当今经济社会特别是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从国际范围来看,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特征也较为突出,在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族所有者经营。无论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还是亚洲新型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台湾、香港等,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是(民营)家族制企业。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特点,对民营企业找到科学的经营管理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大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他们40岁上下的时候起步,现在他们的年龄为60岁左右,开始筹划交接班了。与媒体一直推崇的职业经理人相左,他们大多选择了封建王朝式的世袭制,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繁衍后代,传承血脉。家族企业传承什么我们想留给后代什么,与他们能够承接什么是两回事。双方的统一,才能完成家族企业的传承。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法律不完备,也不是企业家不够强悍,而是家族企业领袖们理性思考的缺位。  相似文献   

8.
<正>家族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近80%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西方国家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功的记录。家族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初期或中期适用的一种模式,但能否健康地发展还取决于家族成员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流行着这么一个说法:家族企业是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08,(13):40-4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一位姓赵的村干部来信说:我村有一农户,上世纪80年代由邻村迁入我村落户。当时,村委会给他划拔了一处宅基地.并办理了宅基地使用权证。上世纪90年代,该户全家迁入城市。1996年,村委会与当地派出所核对户籍时,其全家户口已经注销。请问,既然户口已经迁出本村,这块宅基地集体是否有权收回并安排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的成长既是经济、政治以及市场机制的产物,也是企业家在既定条件下理性选择的产物。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家族文化、清晰产权、企业家经营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规则、经济体制、政策以及法律环境等。这些因素中有支持家族企业成长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家族企业成长的消极因素。当前环境的变化,使得家族企业面临诸多新的困难,家族企业的企业家必须环境变化做出新的理性选择,即规避家族文化的局限性,引入职业经理人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90%以上,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甚至还有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我国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亦称转化期)和衰退期。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本以家族企业的定义作为研究突破口,将家族企业划分为家族业主制企业、家族合伙制企业、古典家族股份公司和现代家族股份公司四类,并且对各自特征进行了出较;通过特征引出了关于家族企业保留所有权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情感与凝聚力、产权、决策和契约四大因素;进而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递成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继承人和掌门人、普遍凝聚力和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三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家族企业进行权力代际转移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完成:准备阶段,融合阶段前期,融合阶段后期,移交阶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相关专家分析,我国私营企业中9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而且绝大多数都实行的是家族管理模式。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有许多优势,譬如经营管理成本较低、团队精神强、经营效率高等等,这些优势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利弊同行,当前中国的私营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独当一面的优势作用,尽量规避其弊端,发扬其优势,故在大多数私营企业都实行家族管理模式的状况下,为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找出改善对策是当前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文拟打算在对家族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之上,为家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找到具体的改善对策和应对方法,帮助家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人才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大量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家族文化,特别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文化,对现代私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产权制度、雇用关系、管理方法、对外交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家族企业的人才文化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现存条件下,完全可以对传统的家族企业人才文化进行主动的消解和重构,使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在民营企业中80%为家族企业。鉴于意大利中小企业从规模、行业、企业人员构成等方面与我国家族式企业有类似之处,本文从意大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考察着手,分析其成功经验,进而为我国家族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玲 《中国企业家》2007,(17):126-126,128
有什么能够阻挠一个信仰"盖房、娶媳妇、生孩子"的中国人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呢?始于2003年的全国房价暴涨,把城市中已经有房子、想要买房子和本来不想买房子的人都搅入了一个漩涡。不管你和房子的关系原本是怎样的,坐上了火箭的房价不断地刺激着你的神经。谁都不能不是这场一演4年、长盛不衰、看不到终局的舞台剧的观众。  相似文献   

17.
概念背景钱得勒(Alfred·D·Chandler)教授认为,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孕育产生了职业经理.职业经理的产生与大规模铁路运输、大机器生产、大规模销售有关,又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是朱镕基同志对尹明善的评价。今年两会后的第一时间.本刊记者在北京华润饭店独家采访了尹明善,他给记者的感觉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一个“又勤快又能干的慈祥的好老头”。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学术界对其代际继承和权杖交接问题的研究却严重滞后,这不仅对家族企业经营和管理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调控造成一定的阻碍。对387家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方式对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有负相关关系。家族实际控制人出任公司重要管理岗位与公司盈利能力有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布斯》中文版日前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和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五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