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当今世界中以“生态回归”为主题的国家和城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德、法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就有严格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德国柏林市中心仍保留着长达6公里的森林绿化带,成为该市的一大特色景观;斯图加特市因在市区保留了丘陵葡萄种植园而引以为豪。具有“大洋洲的花园”之称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虽然所在地面  相似文献   

2.
去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作为最大规模的“世界工厂”,中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输送着“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城市型社会背景下的城镇化:他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我国将加入城市型社会行列.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四个城市型国家城市化的考察,探究了城市型国家的共性特征.我国城镇化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应走质量型城市化道路,治理城市病,防止“被城市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长葛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规划区以内的村庄数量很多,“城中村”规模急速膨胀。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其规划、建设、管理也成了长葛市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许多尖锐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50%。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超过80%。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达45.7%。外国的历史证明,城市化率达到30%就开始加速,达到70%后趋于平稳。今后5至10年必定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及预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居民,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并使更多人口能够享受城市建设和城市明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通常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也称之为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一个含义更广的反映现代城市发展过程和阶段的综合概念,不仅仅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同时还反映城市发展的质量,包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追求政治经济、科学化、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联合国组织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的进程将会明显加快,直至50%后将会放慢。我国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大中型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开始出现住宅郊区化的现象,住宅小区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转移,很多大型的城郊楼盘纷纷亮  相似文献   

9.
郑捷 《上海房地》2005,(4):16-17
1999年开始,全国城市房价,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房价,出现了持续上扬。以涨幅较大的上海房价为例,以不变的样本计算,6年累计涨幅平均超过200%。目前,高房价的合理性是社会各界普遍争论的话题。而笔以为,房价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或“涨”和“跌”等规范的方法去定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两个优先”发展战略,GDP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作为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小企业保持了与整个城市的同步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我国大陆上逐渐兴起了“城市经营”或曰“经营城市”的热潮。理论界的探讨与论争不断升温。不少城市的城建管理部门,在对理论界的论争感到迷惘、费解的同时,则按照自已的理解开始了经营活动。考虑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论界如能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早日取得共识,毕竟是有益于实践的好事。因而不揣浅陋,谨就“城市经营”讨论与实践中的若干焦点问题谈些个人看法。相对于过去两年中我就“城市经营”问题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满怀憧憬和希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符合城市化发展型曲线规律。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总人口9.62亿,城市人口1.72亿,城市化率17.92%。1996年,我国总人口12.24亿,城市人口3.73亿,城市化率30.48%。自此,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义务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有9.3%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普九”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甘肃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这集中表现在:一是近两年来,国家实施了以扩大内需淡中心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加大了对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进了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展。二是作为乡镇企业载体的小城镇,逐步培育和完善了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繁荣,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筑起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三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客观上要求农业加快实现产业化的规模化经营,势必使大量劳动力从传统的农地耕种中解放出来,加快向城市转化的进程。四是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资金已刷国家投资的单一形式逐步向包括国家、内资、外资及个人在内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转变,为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和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2011,(10):90-9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目前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中周(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7.5%。预计到“十二五”末,这一比例将超过51%。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救赎     
7月21日的大雨,淋湿了金光闪闪的“世界城市”招牌。北京成为“泽国”,70多位市民殒命。这一“城市病”的最新案例,使得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企之类的抱怨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名盘耀株洲     
《湖南房地产》2006,(3):47-55
城市宏大的叙事,往往蕴藏在不动声色的酝酿与嬗变之中。城市扩容已经势不可挡,城市建设开发往往成为城市边际勘探的先行军,乘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东风,有着以传统工业为主的株洲城的房地产业,正以磅礴大气的势头在湖南大地展开,犹如一副美丽的城市画面。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成规模城市可能会超过20个。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要提高我国城市化率,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大危旧房拆迁和改造力度。房屋拆迁是旧城区改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城市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