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是西安市城市建设的大热点、大难点。在"城中村改造过程"这个特殊时期,党支部肩负着既要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维护广大村民的应有利益;又要支持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各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发展的双重职责。因此,党支部应加强自身建设;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城中村的改造顺利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广州“三旧”改造历经四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特大城市更新的生动范例。其中,地方政府的有为统筹是基础点,参与主体的利益共享是关键点,因地制宜的改造模式是立足点,尊重规律的市场化运作是支撑点。在未来城市更新更强调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要求下,广州应继续完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导向,敢担当会作为的干事环境,精准靶向的改造模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利益协调,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助力城市建设优化升级,以及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职能的视角,对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存在偏差,经济和环境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没有理顺与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不重视公民参与,政策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地方政府对公民利益表达的回应意识不强,回应能力不高而导致。  相似文献   

4.
王琳  张杰 《改革与战略》2011,27(8):21-23,85
深入研究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是研究公共政策的钥匙。文章立足于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政策终结的新取向,具体分析政策终结与利益的关联性,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相关考的参与机制、利益整合机制以及利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构建政策终结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与经济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路径、机理及制度根源,初步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两难,并尝试提出一个改造思路。在城市扩张的初期,政府在征用城市近郊土地时,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土地补偿、村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不得不保留了村民宅基地和部分集体用地。随着城市房地产业和出租业的繁荣,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产出的边际利益,理性的村民与集体在只有名义所有权的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上,通过高密度、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形成了目前急需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笔者认为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政府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是谋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社会利益矛盾不断发展和利益冲突逐渐增多,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就需要政府具有强大的协调能力,通过以政策过程为核心的政府运作机制协调处理好社会利益矛盾,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利益冲突。提高政府协调能力的需要对我国政府日常运作机制,尤其是政策过程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杜静静 《黑河学刊》2007,(4):142-144
根据治理理论,"多元治理主体"和"参与'是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参与式治理'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应运而生.对农民工城市治理参与边缘化,对城市治理以及在我国产生的"参与式治理"内涵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各利益方的参与和互动来实现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达到各方利益的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娟  朱鸿伟 《特区经济》2009,(10):146-147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涉及多个相关主体的工程,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实现共赢是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以广州第一个城中村改造试点——猎德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改造过程中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总结其顺利改造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其他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提供实践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试验区建设中的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主体其利益导向存在差别,并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从而影响试验区的协调发展。建立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试验区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双向调节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结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实际,提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利益协调模式,应采取科层制模式为主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市场与政府双向互动,市场机制、利益分配协商机制、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利益争端调解机制等相互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利益分配过程,利益分配成为城中村改造的难题。本文针对在城中村改造有开发商参与时,应用PPP模式,对确定开发商合理的收益,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村民、政府和开发商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1.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级副中心,目前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遇到政策制定不完善、参与改造主体单一、低效用土地再开发难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道路,为解决这些困境,湛江市应当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调整改造政策、提高多方组织参与度、协调改造需求并提高土地盘活率,为增强湛江市发展实力、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浅析旧城改造政策的利益与代价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伟林 《特区经济》2008,(4):133-134
旧城改造政策涉及到的主体有地方政府、旧城改造的开发商和旧城区的房产所有人三大主体,利益呈现非均衡状态分布。由于存在滥用公共利益的现象,旧城改造政策遭遇了合法性危机。为确保对房产所有人的利益补偿,确保为公益的目的性,应抑制地方政府逐利冲动,强化公共性,创立旧城改造政策议程必须公开透明,增强房产所有人的组织性,完善拆迁许可程序。  相似文献   

13.
旧城区改造是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提高城市整体功能。旧城改造是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综合性工作,涉及群众、政府、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土地资产配置方式及利益分配机制是保障旧城改造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牧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存在问题 (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 牧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形成各种分配关系。主要渠道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通过各种政策框架下(如税、费等)用行政手段资源开发企业的利润进行利益分配。接下来通过案例进一步说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情况。图1是"世界银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项目课题组"根据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沟煤矿价值链计算得出的。  相似文献   

15.
李琦 《特区经济》2006,213(10):119-121
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转型之中,现阶段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面临着如何解决发展农业与转移劳动力的两难课题、改变地方政府城市偏向的政策偏好、扭转农村与农业剩余通过金融渠道向城市转移的现状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现阶段的政策选择,应侧重于建立农村人力资本的良性积累机制,构建协调地方政府在工业反哺农业中关系的利益调整与补偿体系和建立与反哺农业战略相适应的农村金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王力 《重庆与世界》2014,31(10):62-65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特征,政策制定科学化与民主的要求,以及"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得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必要。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必要。在对政府和公众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建友 《乡镇经济》2010,1(2):114-119
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层的背景下,杭州创新出协调多元利益的"社会复合主体"。该主体融合了市场、政府的功能,供给社会所需的准公共产品,并发挥了独特作用。针对"社会复合主体"存在的稳定性、独立性及定位等问题,需要对社会复合主体承接和替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边界进行探索,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政府内生性改革并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协调发展而平衡的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瑶 《魅力中国》2014,(25):19-20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围绕着城中村改造产生的各种收益,必须兼顾城市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才能保证三方合作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本文着力从村民视角出发,分析村民的利益定位和利益诉求,进而探究城中村改造中利益冲突,以期探讨在利益均衡目标下合理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为政府顺利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婷 《辽宁经济》2020,(1):58-5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棚改,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进行了重新的规划,棚改成为拉动三四线城市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棚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城市建设的单一性对人民这一主体的利益造成了挤压。在此过程中直接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加剧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治理的难度。这也更加决定了在棚户区改造中树立政府良好信誉的必要性。因此,亟需完善“全局性”的政策体系,打造“全方位”的社会约束,建设“多样化”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住房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现代政治价值的依赖而使得这一政策理应具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由于住房政策价值偏离、调控对象扭曲、相关制度伦理缺位等因素,致使我国的住房政策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从关注利益分配,培育公民参与,加强制度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促使我国城市住房政策回归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