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凌云 《中国经贸》2013,(12):197-197
财务舞弊行为历来都是阻碍我们公司经济发展的顽疾,财务舞弊不仅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我们经济的有序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为了保证我们市场经济有序发展,降低或杜绝财务舞弊行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的损害,我们应该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财导致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本市场在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伴随着发展产生的诸多问题也备受关注,其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其本质主要是由于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造成。根治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认识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手段,运用经验分析法对财务舞弊的识别,是防范财务报表舞弊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王竟尧 《中国经贸》2014,(23):274-275
国内某些知名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给资本市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破坏了市场正常运行机制,损害了广大投资人的利益,严重挫伤了我国股民的信心。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界定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涵,综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深层次挖掘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存在监管不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并针对分析提出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防范和治理措施,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管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借鉴,维护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丹  顾庆芳 《改革》2007,(9):44-48
从GONE理论"暴露"因子的角度出发,以2002~2005年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51家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例,选取对照样本观察舞弊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与舞弊行为导致社会资源错配而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监管部门对舞弊行为、尤其是舞弊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发展艰难,诉讼不断,以及股价的持续下跌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舞弊公司今后的再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5.
关东霞 《辽宁经济》2006,(12):113-114
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晶益猖獗,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舞弊行为也较为严重,为此,新的《会计法》特别制定防止财务信息舞弊的条款,规定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然而据深交所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比例为13%,上市公司该报不报、隐瞒信息的比例却高达70%。  相似文献   

6.
林超平 《中国经贸》2014,(13):240-240
近年来,证券市场的舞弊行为不断出现,对证券市场及审计人员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证券市场中的这种状况使上市公司有条件不真实披露自己的信息,从而方便他们从事欺诈、内部交易或幕后操纵等舞弊行为,这也就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不断出现。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利用自己的有利位置,利用种种手法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长期为自己牟利,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对此,监管部门一直是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的。作为媒体,提醒市场参与者防范此类财务风险,是舆论监督职责之所在。从本期开始,《新财经》将邀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的财务专家,开设“财务舞弊”专栏,探讨如何有效识别各种类型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以帮助投资者避开那些不诚信的公司和它们挖掘的财务陷阱,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下面是专业人士揭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方式以及10个涉嫌案例。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会计舞弊是指公司管理当局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而采取的蓄意的会计造假行为.文章从诱发管理层会计舞弊的内外环境因素,以及进行舞弊的成本与收益对比方面剖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会计舞弊的产生,并着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呈恶性发展之势,要推进证券市场的预警与监管,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就变得意义重大。以148个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和配对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神经网络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此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74.58%和70%,能有效的识别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识别,对有舞弊动机的上市公司起到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丰莲 《中国经贸》2009,(10):83-8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舞弊行为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舞弊的动因和舞弊的手段,针对这些舞弊的动因和手段进一步提出防范的措施。对上市公司现在五花八门的舞弊手法来说,这些措施也只能是起到微弱的阻碍作用,真正解决上市公司舞弊问题还要从根本出发,首先建设一个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良好经济环境,然后卸下管理当局肩上的包袱,让他们为了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11.
邢高杰 《中国经贸》2014,(1):161-161
近几年来新闻披露的经济丑闻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越来越多,这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笔者对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分析,探究其与抑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高低与抑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刘学华  罗福凯 《山东经济》2010,26(1):126-130
从理论上讲,有效的公司治理为防范上市公司年报舞弊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年报舞弊与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变量分析发现,不论是公司内部治理还是公司外部治理,发生年报舞弊的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则发现,对于防范年报舞弊,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而外部治理则有着良好的表现。因此为规范市场秩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状况的监管,把可能存在年报舞弊风险的上市公司识别出来,实行有重点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雪 《辽宁经济》2007,(11):49-4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比较严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失真的现状,本文通过舞弊动机和条件等方面来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产生的原因。一、舞弊动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其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之时,也是亏损上市公司诚惶诚恐之日。因为怕自己的公司被“特殊处理或退市”.公司上下会为了一个目标而绞尽脑汁。有惊无险也成为ST公司一年一度的完善结局。对于被ST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早就有相关的监管机制,但真正退市者寥寥无几。究竟什么样的ST公司还有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价值?究竟什么样的ST公司应该退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黄月菡  陈庆杰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97-202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利用财务舞弊手段来谋求利润.研究发现,常见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主要有虚增资产、隐瞒负债、虚增收入、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4种,而目前中国的审查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复杂的舞弊手段往往不能监察到位.为了经济市场的稳定运行,结合超华科技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从公司内部、政府机关和中介机构3个角度总结出针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倩 《魅力中国》2014,(1):91-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其直接反映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上市公司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套取利润,往往会出现收入舞弊的行为。这不但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欺骗了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给其带来了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识别与审计至关重要。本文对对分析了收入的概念,阐述了收入审计的意义,对收入舞弊的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希望能够改善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陈岑 《特区经济》2014,(4):67-69
防范上市公司舞弊合谋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立足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合谋现状,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合谋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防范对策。具体思路为:通过推进奖惩机制使舞弊合谋的边际成本高于其边际收益,以削弱合谋动机;通过改善组织机制减少合谋机会,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舞弊合谋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周宇  房莉 《中国经贸》2009,(16):226-227
近日,山东鲁北化工深陷造假门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此次事件为实例,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现状,并结合舞弊三角理论对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付欣 《东北之窗》2010,(22):58-60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仅仅上市公司就有超过25家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上市公司要入股小额贷款公司?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答案当然是“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探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目的,对524家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3家ST公司和1家严重预亏公司,其他520家公司都来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盈利预测”信息。(2)有289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新年度的经营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新年度经营计划”的自愿披露与盈利能力、年报披露时间相关,而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3)除建筑业外,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并未呈现出“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