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陈红 《经济问题》2012,(4):74-78
超限超载现象及治理是国内外公路运输管理研究的热点。运用制约理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产生、恶化及自加强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对超限超载的支撑作用、监管缺失条件下治理者自由裁量权和选择性执法导致的寻租行为,都加强了运输者超限超载动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治理,不仅要突出对超限超载运输者的治理,也要突出对政府治理行为代理人的治理。提出从超限超载系统的构成入手,从路上治理向源头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转变,从阶段性治理向日常性、程序化治理转变,从行政手段治理为主向制度化治理转变,最终形成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控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理论发展的梳理,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界定了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法律框架下,尊重文化传统,遵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通过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最终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协同保护的过程。系统回顾了70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实践历程,对照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指出差距:治理主体上,社会参与制度不完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流于形式;治理手段上,片面强调行政手段,经济激励手段远远不足;治理结构上,传统模式下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机制上,“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海洋渔业资源永续发展要求;治理功能上,“发展优先”根深蒂固,对海洋渔业资源服务功能多样性的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政干预是政府管理的基础,政府的各种社会治理都是以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的,而进行的途径则是颁布各种政策.但是政府行政干预的过程中,由于行政人员与管理的漏洞,会出现寻租行为,从而造成政府失灵,其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会出现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治理创新不断出现,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赋权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评估等。文章从赋权给谁、赋权方式、赋权工具以及赋权后的治理效果等几个维度考察了四种新型治理模式的运作,阐述了政府赋权的经济逻辑由政府全权埋单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行政逻辑由行政服务到整合社会力量促进行政变革、责任逻辑由单一负责主体到多方承担公共责任以及政治逻辑由实现民主的输出到塑造社区的新社会资本,揭示了在中国政治社会背景下赋权参与是实施参与式民主的首要环节和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县级政府作为行政体系中的基层行政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形式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县级政府在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手段上不断创新,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进而推动政府全面改革的深入和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管制式行政惯性的存在,地区"硬性条件"不足、经济水平的落后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带来的弊端等问题仍然阻碍县级政府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党和政府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并为治理主体现代化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行政权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行使,它们担负着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行政权的行使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是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来实现的,一旦一个政府行政行为成立,一律认为其具有公定力.但有时候政府做出的行政行为在主体、内容、权限、形式以及程序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瑕疵,这就势必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以政府作出的具体政府行政行为为研究切入点,初步探讨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相似文献   

7.
王琼 《数字经济》2023,(Z1):60-63
<正>在数字政府的建设中,通过平台打破信息传递壁垒,充分连接政府和居民,是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以腾讯服务各地政府打造信息平台为案例,总结数字技术降低行政成本,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经验。数字政府,利企便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逐步摸索实践,再到如今构建一体化政务平台,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极大促进了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居民办事便利化。  相似文献   

8.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依法理财就是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财政,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是政府理财行为的自我改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是政府官员或政府公务人员等行政主体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它是社会文化在行政管理领域,在行政主体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功能由管理向服务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政府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的现象,社区作为基层单元,自然成为政府改革的着力点,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浪潮,社区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街居制下单一的行政控制格局走向多元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1.
刘文文  吕霞 《新经济》2022,(3):27-32
随着国家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不断推进,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已逐渐向多元化主体合作治理模式转变.本文以合作治理机制理论框架为分析基础,选取广州市泮塘五约社区微改造的合作治理项目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在我国社区更新改造中,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如何形成合作参与及采取集体行动的过程,对社...  相似文献   

12.
和谐治理下乡镇行政模式之转型:以行政指导为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行为,行政指导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治理活动中并产生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在实现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我国乡镇治理中实施的行政指导还存在行为理念偏差、信息收集困难、规范性低、缺乏法律救济等问题;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损害和谐社会这一宏伟工程,因而乡镇政府治理行为应该转换行为模式,创新行政理念、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推动行政指导制度化、完善行政指导法律救济制度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治理,促进新农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晓君 《经济师》2006,(12):57-58
现代社会中,行业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担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行业组织的成长,打破了国家垄断公共职能的格局,形成了介于市场与国家之间的调节力量。虽然行业组织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隶属性,但相对于政府行政而言,行业组织行政主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结合我国实际研究行业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依法理财就是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财政,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是政府理财行为的自我改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的兴起和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和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在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新的条件的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重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发挥网络舆情的功能,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危机频发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志愿者、第三部门和社区的高度参与,在应对各种突发危机事件中发挥出重要的功能。在我国,各方社会力量作为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参与程度日趋深入,其主体性逐渐突显,但相比之下,这种社会参与机制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参与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主体,形成功能齐全、协调有方、运转高效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关浩宇 《当代经济》2016,(34):136-141
大数据的兴起对政府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行政治理改革的先进地区,大数据对佛山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佛山市十三五规划”及“佛山市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管理及社会服务、城市建设、政府部门运作这四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绩效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对相关治理目标和关键任务、机遇与挑战、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征地农民的权利贫困,具体表现为失地农民土地知情参与权被屏蔽、失地补偿远低于长远生计需求、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在完全仅依靠政府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容易因利益主导出现治理失衡。基于协同治理的研究视角,建议地方政府引入失地农民协会、社会工作者等其他社会功能主体构建社会安全网络进行协同治理,共同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维稳压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渐渐地失去了效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也正逐渐被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机制,提高治理的绩效,必须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渠道有效地提高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完善和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1、强调乡村治理的主体.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比较赞同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管理的过程,乡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领域.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是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乡村政府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任艳妮认为,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房正宏认为,乡村治理场域至少存在三方治理主体,即基层国家政权(乡镇政府)、地方精英、村民委员会(民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扶贫对我国贫困面貌的改变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扶贫任务发生了新变化,非政府组织成为扶贫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市场、社会间关系的新定位正加速扶贫制度创新。应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政府、市场和社会间的新型关系为基础,科学界定各行为主体的职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扶贫体系,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强化社会扶贫保障措施,推进社会扶贫资源动员规范化、配送精准化、使用专业化和社会扶贫激励手段制度化,提高社会扶贫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