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A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市场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士,纷纷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投入到艰苦的全日制MBA学习之中,形成脱产学习的热潮。针对上述现象,通过对部分全日制MBA学员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有关全日制MBA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产生这  相似文献   

2.
项建 《西部大开发》2010,(2):202-202
本文通过介绍MBA的起源和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结合在MBA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对当今世界范围内MBA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内MBA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MBA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以MBA为首的专业学位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建设内容。本文以MBA教育为例,分析MBA学生较为鲜明的时代特点,探索研究生基层支部党务工作应该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MBA专业学位教育中班级班风和学风。本文还以党务工作实例及成效验证了党员在MBA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健 《珠江经济》2001,(4):12-13
MBA,中文全称“工商管理硕士”,MBA 教育如今在中国越来越“火”,报道 MBA,已成为一种档次甚高的时尚,以致有人将1999年称为“MBA 年”。国企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都在呼唤着一批职业企业家的成长。但在社会满腔热情地追捧之余,我们仍要呼吁:中国需要 MBA,更需要高质量的MBA。美国捷普电路公司在一次企业招聘推介会上,20个高级经理职位,  相似文献   

5.
刘福成  华斌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57-160
实践教学是MBA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乎MBA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我国MBA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尝试构建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对提高MBA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我国的MBA教育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根据实践教学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其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并计算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6.
MBA该退烧了     
于江涛  姜末 《东北之窗》2011,(Z1):58-59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上,面对台下700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者、大学商学院院长和师生代表,75岁高龄的成思危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中国的管理教育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对于站在东北振兴前沿的辽宁而言,近年来,有关MBA的种种情感也堪称复杂:既有MBA班不断涌现,又有民企老板状告清华MBA班的情况发生,还有"总裁班"授课过程中主办方向学员集体下跪认错的闹剧上演。在我国企业急需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现实下,部分MBA教育是否正在偏离其本质价值并趋近于镀金工具和获利平台?  相似文献   

7.
《新疆财经》2011,(2):82-F0002
十载奋发进取,一路砥砺前行。为全面回顾和认真总结新疆财经大学MBA教育十年来的教育成果,规划和展望我校MBA教育的未来,加快推进我校MBA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之一: 学员必须拥有一门专业知识 《沪港经济》记者:石教授,在访谈开始之前,请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MBA的历史,好吗? 石良平:MBA这个专业学位是美国首创.美国的第一批MBA学员,绝大部分是军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战以后,由于大量年轻的退伍军官需要寻找新的职业,美国政府便拨出专款鼓励他们经商.但是,他们虽然有管理军队的能力,却没有经商的技巧,于是哈佛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就针对这些人开办了MBA教育.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美国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升任企业高级主管,他们也同样缺乏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从而也纷纷进入大学接受MBA教育.  相似文献   

9.
易锐 《黑河学刊》2013,(8):103-104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目前我国MBA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培养更多应用性高级管理人才的教育宗旨,我国目前各高校MBA教育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的教学效果,但这些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经出现了脱离实际、培养人才效果不佳等问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些高校的MBA教育已经脱离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体目标。因此,在MBA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引进并且改进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善和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满足我国MBA教育急需提高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西部》2004年第2期“热点话题”的一组关于MBA的稿件,也使我对MBA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块好的刀头经过淬火则锐利无比,说明淬火工艺是一种好的方法,但要对象得当,如果对陶瓷淬火则会碎裂。教育也是一样,MBA这种从国外引进的教育项目也必须要有合适的受教育对象。不是谁学了MBA,谁就能做MBA。数学家陈景润,在当教员时被公认为是最差的,但搞数学研究,却成了高手。如果陈景润接受MBA教育,我想是不会有好效果的。现在各种各样的MBA太多太滥,自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MBA》2004,(2):16-17
MBA人才重要,MBA教育也重要.发展MBA教育是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极重的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MBA的经营管理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企业家队伍,是我们实施强国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需要MBA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向国际高标准靠拢,工商管理硕士(MBA)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追捧,这就向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供需缺口大,需求增长保持强劲势头。据统计,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1.5万家,工商企业上百万家,而全国拥有MBA学位的人数不到2000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欧美工商管理  相似文献   

13.
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保障和提高MBA学位论文质量是MBA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本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加强过程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MBA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提高MBA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8个年头,现如今大批MBA毕业生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近年来MBA培养院校数量的增加,部分五、六、七批院校由于学校知名度不高,开始面临招生难题.文章以燕山大学所在地秦皇岛市为中心,调查泛华北地区五、六、七批MBA培养院校的MBA教育项目特点,重点比较分析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办学特点等,探讨泛华北地区砌A培养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MBA项目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中国MBA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一国MBA教育从1991年开始,到2001年止,中国本土MBA试点院校从最初的9所,扩大到62所,遍及全国27个省市;从1991年仅百余人的规模,到2001年全国招收MBA学生12000多人,全国的MBA累计招生达47000多人,现在校学生达32000多人,全国已有12000多人获得MBA学位.一大批优秀的中国MBA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岗位上用他们的优良成绩证明了中国MBA教育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5,(5):70-71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以培养职业管理者为目标的国际化教育模式,国际化是MBA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少数民族地区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呈现旺盛的趋势。但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来看,从外部引进管理人才还面临许多困难,送出去培养也很难回流本地,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北疆,外送读书成本很高,多数考生和企业很难承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MBA教学特点、现行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MBA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的MBA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压缩课程门数;增加选修课比重;缩短课程学时数;增加实践类课程;扩大MBA学生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和范围。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有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MBA教学特点、现行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MBA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的MBA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压缩课程门数;增加选修课比重;缩短课程学时数;增加实践类课程;扩大MBA学生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和范围。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有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9.
MBA是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nd ministration”一词的缩写,汉译“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以其知识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与复合性而成为一种造就高层次、综合型的现代工商管理者的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懂管理、能决策,把握全局的复合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的MBA教育虽然仍处在试点阶段,但时下“MBA”已成各大外企内部管理层人士提及率较高的名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3,(8):112
正一、培养目标我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专业学位培养院校,MBA教育借鉴和吸收国内外MBA成功办学经验,立足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的学科优势,依托校内外雄厚的师资力量,体现以国际化的培养方式与教学内容、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与组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和人性化的团队支持与服务的办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