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1)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采用2000-2015年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接着采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程度作为研究方法来剖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认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人员素质,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于清波 《经济师》2011,(5):208-2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考察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从近几年来淄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优化就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结构大致包括就业的城乡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优化的就业结构能够发挥结构效应,产生结构效益,客观上使就业总量达于最大。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可表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城乡价值链结构推动着产业链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就业的产业结构又要求一定的连接城乡的技术链结构与之适应,技术链决定就业链,进而决定着就业结构的水平及其优化的程度,并使这种就业结构在城乡不同所有制结构经济体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结构变化值和结构调整速度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第一产业倚重较大,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未来产业与就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政府继续主导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反思并调整当前重工业化的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就业吸纳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江  封晓庆 《财经科学》2006,(7):102-1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之就业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本文从就业弹性,结构偏离系数等角度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产业的就业效应,并进一步运用结构变化的协同系数来分析劳动力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适应性和协同性,从而得出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存在的问题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制度障碍,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演进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评估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入手,通过结构偏离系数的计算,分析了陕西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情况,进而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比重的拉动效率,得出第三产业是拉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军礼  徐德举 《生产力研究》2012,(1):180-181,261
文章以北京市1978—2009年间产业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都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总体情况是: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虽然就业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再调整;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其它剩余劳动力和就业的"熔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此结论为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内蒙古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且有加剧趋势;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较小,但相对劳动生产率最高并呈逐年提高态势;未来较长时期,第三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利用2003—2010年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且矛盾较为突出,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国、云南省及滇中城市经济圈近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结构偏离度的考察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其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80-2006年的具体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以及结构偏离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对扩大山东就业率,选一步促进山东经济增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都市区就业结构升级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在升级,就业正脱离第二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转向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就业结构变动剧烈的行业,尤其是在就业结构中比重迅速增加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动也十分突出,表现出就业分布的空间转移和新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重组。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地区总体就业增长也比较迅速,形成了新的就业集聚区,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空间转移和集聚具有特定的区位指向,形成了专业化的地域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1—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从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远远超出产业结构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平衡。据此提出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就业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知识,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知识经济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演变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认为其是新时期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重要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县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就业结构、资产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变动。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问题,构建了县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型,通过计算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固定资产形成额比重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对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判断,从而推进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