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形势的发展及国内环境问题的凸显,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我国环境政策发生经历了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阶段。以倡议联盟框架为视角,对三阶段环境政策的特点、环境政策的变迁与学习进行梳理和研究,为提升我国环境执政能力,合理高效执行环境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是从环境生态经济与发展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进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确立。因此,实施循环经济,树立全新的自然生态理念,是确保人类在新的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总体发展战略,是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委员会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协办的“资源与环境经济论坛”于2004年11月9—10日在武汉召开。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工业与资源环境管理、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否定了把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割裂开来的传统发展方式,强调资源和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工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尊重自然界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来谋划工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环境,按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完善市场准入和产业监管制度,加大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建设,构建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政策体系,彻底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与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环境犯罪立法上,就是要重新认识和调整环境犯罪的立法归属,确定环境犯罪形态上危险犯的地位,同时,将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犯罪归责原则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梁洁 《经济论坛》2005,(15):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的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城市的扩张使“城中村”的出现在所难免,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化的代价。我们要特别处理好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关系,处理好城乡统筹的关系,做到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7.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铁路建设管理的意义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铁路,无论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批准实施,还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要加快发展铁路”,都为大规模铁路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为铁路践行科学发展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具体实践者,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如期、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建设任务”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赵金波 《时代经贸》2012,(16):164-165
在新一轮发展中,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创新驱动”上升为核心战略。自2006年以来,盐城市便展开了创新创业城市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大胆实践,我市的创新创业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较好的成绩,目前已经进入创新活跃的快速发展期。在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发展中,我市应着重考虑从环境、体系以及文化“三个建设”入手,继续加强与完善“三个建设”,全面提升盐城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转型创新跨越道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就是保护环境和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环境资源的力度。政策手段是一个主要的调控杠杆,环境刑事政策作为运用刑法手段控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惩治环境犯罪的策略和方针,近年来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环境刑事政策既是刑事政策,也是环境政策,既是立法政策、司法政策,也是执行政策,理论上对环境刑事政策进行研究,可以指导决策机关制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方略,进而更好地运用刑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  相似文献   

11.
贾康 《现代财经》2004,24(10):3-5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应对积极财政政策相机进行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调整要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呼应,政策重点应放在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在这些领域中配置资源的优势;近年长期建设国债资金投入应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合理发挥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我国的财政政策应当在总量适当收缩的同时.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简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之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纬新议     
纪陆 《经济管理》2005,(21):1-1
一、“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文明村前南峪、栾卸两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城市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环境经济》2004,(10):29-32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保证资源和环境对于未来的需要,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支持环境的比较分析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照并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人才环境、资本市场、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促进风险投资发展所需的支持环境,结合实际讨论了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从本县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核心,而市场环境的建设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有关市场环境评价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确定,全国及其各区域、省份的市场环境状况对比,农产品市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判断,加快市场环境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飞 《经济与管理》2007,21(12):24-2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明中国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阶段必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更新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