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首先,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现状;最后,指出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文章认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本质与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结合当前农民素质现状,着重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许宏山 《当代经济》2006,(20):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本文认为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本质与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结合当前农民素质现状及其成因,着重就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叶德跃 《经济师》2012,(4):35-37
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立场出发,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和农村教育紧密相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根本是发展教育,培育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好一代新农民,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中的关键和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是真正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改变农民的"身份",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肖建广 《经济师》2011,(1):245-245,247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一项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而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政策建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丽  何玉杰 《经济师》2010,(5):52-53,5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民应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管理素质,是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并养成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劳动者。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意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加强农村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李倬 《经济师》2012,(4):1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着力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创业是加速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农村的主业,农业创业是农村创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创业直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是农村居民的主体,农民是农村创业的主力,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7.
陈亮  李军  徐伟 《江南论坛》2006,(12):31-3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素养的新型农民,既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培育新农民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尊重农民为前提,以走近农民为关键.以宣传农民为要务,使广大农民在受教育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生产力新一轮大解放。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离农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观点经久不衰。近年来,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出现严重的离农化现象,农村经济建设面临的人才断层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新生代农民"农"的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参与农村农业经济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城乡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而要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最终都离不开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