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借款人不通过官方金融机构,在公民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进行的一种借贷活动。分析民间借货法律关系及其要素,有利于归避民间借贷风险,减少民间借贷纠纷。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日益活跃,民间借贷活动日益成为正规金融活动的重要补充,但鉴于民间借贷在规范性、风险控制、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民间借贷进行司法监管。本文在深入探讨民间借贷及其司法监管内涵,以及考察海峡两岸民间借贷监管的历史的基础上,针对海峡两岸民间借贷司法监管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构建海峡两岸民间借贷司法监管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规范信用市场,减少经济纠纷事件的产生,重视民间集资行为的监管,才能够维持市场经济的秩序。在规范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活动中,国家法律部门应该重视集资问题,并且深入调研与考察,从而确定出科学的防范方案。本文从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规范难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法律政策规范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我国是有合法基础的,受法律保护。但是,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对民间借贷的规定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与冲突给民间借贷活动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成为了一个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民间借贷的现存问题及其合法化研究;重点论述了其立法的主要内容:一是严格区分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二是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法律地位平等,三是与民间借贷发生借贷法律关系的对象界定,四是严禁民间借贷违规行为,五是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六是实行民间借贷备案制度;说明了民间借贷立法的社会影响,回答了人们对民间借贷立法会导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民间私募资金借贷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民间借贷在为借贷方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其潜在风险不断凸显。尽快完善我国民间私募资金借贷法律制度,提高对民间私募资金借贷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结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民间借贷日益活跃.文章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在分析我国民间借贷现状的基础上,探寻其产生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和规范我国民间借贷健康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民间借贷的发展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温州民间借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的规模和利率变化,结合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剖析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民间借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在法律上给予民间借贷合法地位;在政策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迅速但乱象丛生,亟须进行法律规制,在规制过程中应秉持私法自治与公法管制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立法理念,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的商事性民间借贷进行重点规制,注重对民间借贷主体权利的保护和金融自由的保障。除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经验外,还应结合我国民间借贷的实际及金融法制改革的趋势,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制度,以法制化手段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即使是改革开放以后也大体如此。具体到金融领域就是政府通过绝对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则基本被排斥在官方金融体系之外,其结果是一方面民间资本被禁止或变相禁止进入金融领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求资若渴却告贷无门。民间借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市场需要日益活跃兴旺的,它通过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为民营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奇迹”的创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民间借贷呈现规模迅速扩大、资金来源日益广泛、利率不断攀升等新特点,带来了借贷纠纷和案件频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国冢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制度的越位与缺位,即政府对金融的绝对控制和民间借贷缺乏法律规制。因此。解决民间借贷问题需要从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延安市民间借贷作为金融融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缓解中小企业、"三农"等经济组织资金困难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其健康发展需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日前央行表示,我国将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只贷不存"的放贷人,这无疑为迅速增长的延安民间借贷提供了法律依据,成为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正规金融尚不能百分之百满足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间借贷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和监管措施。相应的也伴随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应当尽快颁布相关的法律,让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正规金融机构应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的“民贷依赖症”;政府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放松利率管制;最后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加强监管,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是指在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所进行的借贷活动。民间借贷主要是伴随着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凸显而日渐发展和蔓延的。民间借贷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具体应从借贷主体、借款用途、贷款利率和借贷手段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延安民间借贷行为更加活跃,呈现出"利率提高、规模扩大、用途多元"的特点.供求双方资金紧张是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基准利率上调为民间借贷利率的提高提供了参照,高收益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内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行为对金融机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了信贷调控的难度,影响区域社会稳定.建议通过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组建区域性的小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等,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立法滞后,法律依据不足,逐利、欺诈、违约、无序充斥着本不成熟的民间借贷市场,给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亟需法律规范和引导。当务之急是要构建法律体系,净化营业环境,完善准入标准,建立预警机制,尽快将民间借贷导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无疑成为2011年最热的话题。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其波及范围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这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掀起了全民借贷的旋风,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如何规范我国民间借贷的经营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有其逻辑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是整个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应从政策法规上规范民间借贷的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借贷投资也随之迅速发展。因为借款人从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大、程序复杂,借款人随之转向更为方便、便捷的民间资本。但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使其从本质而言已经成为一种高利贷,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及机制加以约束和规范,且民间借贷本身又是一种个人之间的自发的行为,自由的发展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的张力和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浙江宣判了多起集资诈骗案犯死刑,特别是吴英案,在法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法律规范基于维护金融监管秩序、促进融资行为的信息披露、培育市场信用的目的。对草根金融实施“高强度”的监管政策。然而,作为具有民营企业“输血功能”的民间借贷,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瓶颈,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张力凸显。二者如何协调,是法律规范继续指引法律实践。抑或是法律实践推动立法的改革?笔者试图在私法自治与公法管制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重构相关法律规范。予以民间借贷合法化并辅以相应的监控制度达到缓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活动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借贷所形成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因.分析民间借贷危机下浙江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投融资渠道,转换经营机制,完善信用环境,制定准入和退出机制等,以加快浙江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