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永杰 《发展》2004,(11):60-61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方针.在我国,东部省市的经济崛起,也得益于对外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取得,是改革的成果,也是对外开放的成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2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全面回顾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梳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外开放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新格局、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爱军 《特区经济》2008,(11):13-14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2008年3月29,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商务发展论坛"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全面回顾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梳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对外开放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新格局、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资本流动、对爹}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新改革开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开放导报》2005,(3):10-14
新改革开放观的要点是:揭露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继续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将改革从经济改革扩大到政治与社会改革;以公平原则纠正一系列社会不公,进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不能影响国家安全,要摆正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防止经济依赖性过强,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坚持技术和经济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入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入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培养了一批具有全球意识的开放型人才,成绩卓著,举世瞩目。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的事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本刊编辑部组织了中国入世十周年:总结与展望学术研讨会。邀请当年入世谈判的主谈者、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总结和回顾入世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尚存问题,分析今天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探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上海、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新加坡1978-2007年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同时运用有关模型计算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指数,并对开放度与经济实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对外开放是中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层面考察和论述中国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的主要风险,通过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阐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弱势在于存在体制性障碍,最大风险也来源于体制性障碍”的观点,指出只有打破由地方政府配置外贸资源的“诸侯经济”格局,才有可能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最后提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是国际贸易至高无上的原则,需要同时强化国家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一套更加科学系统的、更适应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9.
伴随对外开放发展特别是大量引进外资而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一国民族经济生存发展权利的原则问题,其实质是在对外开放状态下,一国政府和公民对本国经济还拥有多大程庆的自主支配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振兴需要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建设短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决不能因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而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概念,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具体衡量和反映,这些指标构成政府监测、评价和把握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通常,一国引进外资包…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新时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承担着激活内陆地区经济活力,打造海陆内外联、东西双向开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使命。“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展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战略,对提振全球经济、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建议。“一带一路”规划,明确提出青岛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和担当,给青岛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发展条件,也是青岛走向世界的机遇。青岛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发展实力。因此,打造“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是青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是以出口激励为中心的外贸发展战略,它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逐步显现了因政策性扭曲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对此进行反思和客观分析,构建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新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后期中、印两国开始经济转型以来,两国在对外经济关系战略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总的来说,两国都由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战略,重视自身的比较优势,但印度的对外开放度明显不如中国。两国都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但中国更注重对外开放,而印度则更偏重于民族企业自身的发展,另外,中国更强调对外开放的层次性,在经济特区等试点地区的对外开放比印度取得了更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rt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China first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Reviewing and apprais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government's energy restructuring policy in the intervening yea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reform and opening-up efforts in this industry. Energy production and supply have been a major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ceeds from three angles to review and assess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efforts in the energy industry, and suggests some direction and priorities for its restruetur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新开放观认为,转变外贸和外资增长方式,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享与中国贸易地位相适应的贸易利益,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主题。全球新一轮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为这一主题的破解提供了契机,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为开放型经济的科学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区域战略、贸易政策与工业布局演变相互关系的一般性框架,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工业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工业布局演变是由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7.
刘凝霜  程霖 《改革》2021,(1):36-4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探索扎根中国实践且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民营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系统勾勒其历史变迁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同时提炼并总结了民营经济政策中蕴含的理论创新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在突破苏联模式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约束、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所有制的设想、探寻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宇 《世界经济研究》2008,(10):9-13,19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政策开始进入调整时期。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期阶段到20世纪末期为止,我国资本项目开放采取了鼓励资本流入和限制资本流出的开放策略。2001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出现,资本项目开放政策开始进入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具体表现为弱化资本流入激励机制和开放资本流出渠道。从原因来看,对外金融结构变化是引起资本项目开放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庆宝  未良莉 《特区经济》2007,(12):257-2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扩展的索洛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投资、出口———即"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投资、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持续高速增长的源动力。针对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新疆财经》2007,(1):29-32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是地理区位、历史、政府政策、金融支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