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引进外资包括引进直接投资、引进对外借款和引进证券投资三部分。从规模上看,未来5年我国每年外资流入总量在1997年600亿美元的基础上还将继续扩大,但其内部构成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即直接投资进入呈现下降趋势,对外借款进入部分稳中有升,证券投资进入部分急剧扩大。作者认为,在我国引进外资中,直接投资、对外借款、证券投资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最佳配置,以避免过分偏重一种引资方式可能产生的重大弊端。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对外债一直实行全口径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保持合理债务结构,国家外债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一些借用外债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防范外债风险还缺乏足够认识,措施不够得力,给今后企业经营和国家外债安全带来隐患。为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优化外债结构,提出如下意见:一、企业外债安全是国家整体外债安全的基础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应是当前我国外债风险管理的重点。二、国有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在外债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资利用规模及其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为以FDI为主,外债为辅的外资利用总量结构;国内储蓄及劳动力皆有剩余,与外资的配套能力存在,外资利用规模有扩大的空间;20多年的外资利用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地实现了外资利用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FDI的利用及其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2年FDI超过外债成为我国外资利用的主要形式,其在资金积累,技术引进与创新,劳动就就业与劳动技能开发,国际贸易规模与结构的扩大与提升以及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制度变迁等方面,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地实现了外资利用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工业会计》2007,(9):88-88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大量的外资涌入国内,国家经济开始进入通胀周期,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投资的重要性就越发重要起来,投资不再是富裕家庭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家庭都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不投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庭购买力不断贬值。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国际银行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对发展中国家融资产生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促进了许金在各经济集团内部的流动;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正成为同中国竞争外资的强有力的对手。面对严峻的国际融资环境,我国石油工业有必要调整负债结构,控制借款规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调整外资来源的区域结构,特别是积极开拓中东资金市场;进一步扩大石油资源的对外合作,更多地吸纳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7.
开放体制下经济安全体系指标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彭宇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是指在贸易和投资高度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必须具备的抗衡跨国公司垄断本国国内市场、损害本国权益和传导外部冲击的能力。外资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的2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厂年均9.7%的高速增长,成为SO年代后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可以与前期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日本与韩国相媲美。这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成就,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理解,一是“短缺”,二是改革开放,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了高储蓄、高投资和高消费的良性循环。但随着90年代中期“经济短缺”状态的消失,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品生产过剩问题,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打破了高增长的基本循环关系。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相应下调,长期内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国前,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我国首部从全口径角度规范各类外债管理的规章,对外债定义和分类、举借外债和对外担保、外债资金使用、外债偿还和风险管理,以及外债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外债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全口径外债管理,规范举借外债行为,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和防范外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国国家计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外债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东盟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关注对象。评估东盟各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可以更好的判断投资环境、识别风险,助力双方互惠共赢。本文通过构建东盟国家的政府治理指数,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东盟国家政府治理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东盟国家的政府治理对其经济增长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抑制了中国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应更注重长期效应,重视营商环境以及国家吸收外国投资的能力,根据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实行“一国一策”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经济》1995,(10):53-58
当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对外经济学组1995年8月7日~8日,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对外经济学组和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在北京召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学术研讨会,学组组长戈辉同志主持会议。来自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轻工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又会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安全问题实际上是牵涉到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的范畴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对FDI的利用现状,接着分析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需从健全法律法规、调整外资政策、增强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来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FDI利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外资利用,特别是FDI的利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绩效,但也一定程度地危及到我国的经济安全,由于FDI的利用,致使大量外资流入,同时进入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具有巨额的外贸逆差,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脆弱,伴随FDI利用规模的扩大,其利润汇出规模也日益扩大,因此,FDI利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FDI凭借其强大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在股权,技术、市场,品牌四个方面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安全,由于FDI对我国金融安全与产业安全的影响,因而一定程度地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与稳定性,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外资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增大,跨国并购成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一种方式,但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法律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对跨国并购规制的法律现状和美国有关并购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跨国并购进行管制的几点建议,从而希望能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江小涓一、外资推动增长与改革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外资,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强。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一定时期的外债利用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是否具有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的大小。本文通过对我国外债利用的结构与规模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的外债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以官方统计口径为基础的外债利用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如果考虑到我国一定规模隐性外债的存在,国有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增加及经营项目对外偿付基础的脆弱,我国外债利用的金融风险隐患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外部环境的风险 首先,应当认识到,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风险研究并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系统的理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对于风险的预估和掌控。在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时,可以参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总体上讲,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新增注册外资历年之最,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顶半边天,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产值超万亿,12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投资375个项目,57家企业进入全国外商投资企业销售500强,涉外税收占比46%……这是2007年苏州市开放型经济闪现的亮点。开放型经济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2007年全市实际到账外资、实现进出口额和完成境外投资分列全国第2位、第3位、第5位。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国际资本流人的结构与特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的同时,其资本结构也不断变化,呈显出新的特征。在整个80年代,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中,对外借款所占的比重较大,1979~1982年平均为86.2%,1983~1985年虽有下降,但也分别达到54.0%、47.6%和57.8%,1986~1987年更是高达69%和68.8%。这说明从80年代开始,虽然中国开始间接地开放资本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并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整个80年代,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仍然建立在政府信用的基础之上,以对外借款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时期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入跨国并购投资和按照国际惯例运作,这是“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全新形势,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安全问题随之产生。鉴此,作者提出“大开放、大安全;小开放,安全;不开放,没安全”的思想,重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同时,确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安全思路和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