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十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三农”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大会议案组统计显示, 在提交给大会的议案中,约有十分之一涉及到“三农”问题。本刊将连续摘编代表们的发言。“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增收和就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8万个农户进行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实际增长仅为4.8%,而且农民收入增长主要靠外出务工,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2.3%。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解决就业,如何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三、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如前所述,当前“三农”问题的重点已由简单农业增产转变为以农民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财政支农政策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从以往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主,转向以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为中心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福利改善等方面。(一)转变观念,拓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政府与农民、城市与农村联动的过程,我们要适应“三农”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拓宽发展思路。一是树立市场化观念,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首先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今次“两会”热点。3月15日,农业部召开干部大会,传达“两会”精神。农业部长杜青林在讲话中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抓好春耕生产,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杜青林说,当前全国上下关心、关注“三农”的氛围正在形成,“三农”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热点之一,代表和委员讨论最多的也是“三农”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门的广大干部要从国家发展大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2008年着重要抓好的九项工作之一,这也是2008年财政支持“三农”,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一经济基础,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社会阶层。然而,长期以来,农业基础的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农民生活水平的低下等等,却一直困扰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而成为“久治不愈”的“三农”问题。为此,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实践告诉我们,“三农”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策的倾斜,也需要各级政府及其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农民自身的不懈努力,需要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比之下,农民自身的努力尤其…  相似文献   

6.
有效利用期货交易是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确保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以及期货市场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三农”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试着从优化、扩充大宗农产品品种结构,组建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大力培育期货中介组织等途径,摸索出一条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逐渐转变,很多农民自主创业与投资项目增多,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金融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金融投资帮助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面向农民的农村信用社逐渐转变为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这一金融主体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一部分地区的“三农”问题格局。本文就从我国“三农”问题对金融行业的需求出发,具体论述如何才能应用财政以及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实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30日正式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9.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三农”问题。2004年2月8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一次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意味着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5,(24):44-46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是核心问题,加强农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作。农民科技教育是科教兴农的主要内容,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受自身素质、观念、教育经费、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模式等因素的约束,阻碍了农民科技教育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民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配备、改革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形式,全面促进农业科技化、农村现代化、农民新型化。  相似文献   

11.
发展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前不久,巾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丁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目  相似文献   

12.
李玥  张秀芳 《活力》2004,(8):132-134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13.
“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扶贫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及扶贫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今年全党又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均下发了实施意见,这对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扶贫专项资金是做好扶贫工作的资金保证,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使其在农民脱贫致富乃至“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李卫 《乡镇企业科技》2013,(15):146-147
“三农”保险对于巩固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三农”保险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三农”保险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为农民,可以说“三农”问题是国家根基稳固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3397亿元,意味着中央财政每支出6.5元,就有1元钱用在了农民身上;意味着农民将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掌握好改革的方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新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才是信用社发展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历来是全党、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这一全新角度,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农民工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李庆卓 《活力》2004,(4):12-13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地区,特别是对明水这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而言,更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加倍努力,做好增加农民收入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董路 《活力》2014,(13):52-52
当前,从上至下对“三农”事业都高度重视,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作为“三农”媒体的从业者,我们既感到兴奋和欣慰,又倍感责任重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从业感受和经验,对“三农”媒体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三农”媒体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历史进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三农”媒体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赢得了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至2010年,中央已经连续七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大力拓展农民增收的途径,不断完善和强化各种惠农政策,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