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超 《中关村》2004,(8):23-24
本刊记者日前在中关村电脑节组委会了解到,作为电脑节的重头戏,中关村发展论坛与第二届中国信息化应用大会将于9月8日同时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这标志着本年度中国最顶级科技园区的发展论坛和信息化领域内最高规格的盛会将同时拉开帷幕。中国信息化大会与中关村发展论坛融合,是因为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源地,中关村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关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中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与创新,体现中关村建…  相似文献   

2.
张颐武 《中关村》2006,(5):107-108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3,(1):92-92
2012年12月26日,在“2012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论坛”上,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是落实十八大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是发挥中关村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引领未来环境服务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李政 《中关村》2004,(9):34-35
中关村之路是一些自发者自愿者们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踏出来的。有人认为中关村的存在意义要大过小岗村,因为中关村蕴涵了中国的未来元素。它最有可能将中国转变成一个现代国家,因为中关村具有世界前沿的技术、人才与产业,当然还有文化。而且,中关村的经济文化的骨架是城市的,而小岗村所解决的是农村背景下的中国发展问题。在城市化成为中国发展主动力的21世纪,中关村的意义无法计算,很难量化。显然,中关村的意义还是一个未知数,小岗村的意义已经为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史所证实。但正因为这种未知数,才让人充满期待,才有中关村火山的第二…  相似文献   

5.
选忆中关村     
陈春先 《中关村》2008,(4):66-69
中关村已经发展了25年。现在的中关村已经不是最初意义上的中关村了,现在的中关村范围很大,但不管怎么发展,它的根子还在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王德禄 《中关村》2013,(11):32-33
我对于中关村发展模式有几点思考:一是中关村与硅谷的区域个性,二是中关村学习硅谷的独到之处,三是中关村园区管理机构的作用,四是中关村成功发展的三模式。  相似文献   

7.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8.
卫汉青  CFP 《中关村》2009,(5):102-102
《生命》雕塑诞生于1987年,为标志撬动中国IT产业和知识经济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而作。作者孙贤陵等听取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以生命科学中DNA空间结构符号为艺术造型。昭示了21世纪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象征着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将会螺旋式地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彤  曾颖 《中关村》2004,(5):50-54
当美国媒体把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的时候,中关村已经不仅是海淀的中关村,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关村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关村的应用软件、手机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从人力资源看,中关村拥有两院院士、大学生、企业家等人才的数量在全国无可匹敌。从技术创新看,中关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如今,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关村现在处于历史性发展的关头。在一度网络泡沫的投资低潮之后,中关村能否再度辉煌?中关村的价值与前景又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4月15日,《中关村》杂志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了上述问题的论坛。  相似文献   

10.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萧灼基 《中关村》2006,(5):106-107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8,(4)
中关村20年发展规划: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关村成立20周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经验,制定中关村后20年的发展规划。为此,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真总结和研究了中关村园区20年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园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做出中  相似文献   

13.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8,(4)
10年来,我一直在中关村办企业,对身边的中关村的巨大变化看得尤为真切。柳传志作为人大代表谈感悟时如是说。20年前中关村初创时,曾被骂为骗子一条街,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料。20年后中关村的发展成果,誉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10,(1):66-68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2009年的中关村,风起云涌,可歌可咏。本刊编辑部不揣冒昧,筛选了自以为可的十大新闻。肯定有挂一漏十之失,权当一家之见吧!  相似文献   

16.
盖城 《中关村》2008,(12):18-21
这是一段历史终点,但必将是另一段历史起点。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关村成立20周年。20年来的不断创新,使中关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特色的区域,形成了全球最密集的高新技术资源。当很多高新区还在为“走出去”进行探索的时候,中关村已经率先迈开了国际化的脚步,吸引了世界目光。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2,(6):25-26
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是本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重大活动,对于推动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中关村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交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新一轮大调整周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萧灼基 《中关村》2005,(1):50-50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赵玉华 《中关村》2012,(6):37-38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什么?20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88个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己任,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的引领,中国高新区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近来多了一些咖啡馆、会所、俱乐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中关村咖啡馆的咖啡,会所的茶,飘出了浓浓的创业、创新的味道。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说的就是这一话题。3年前也是这个莺飞草长的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内外人士称为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一个里程碑。3年过去了,科技能否引领转型?创新能否驱动中国?路途漫漫,关山重重。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人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