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关村视线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0):14-15
北京打造"文化航母"中关村志在一马当先按照党中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部署,"北京打造‘文化’航母"要在"十个"方面为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在体制创新方面要把改革、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对那些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领域,可以先  相似文献   

2.
明星 《中关村》2012,(10):88-90
这将是我国高校在制造工程专业领域与国外高校最高水平的合作项目,这是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向新业态:高新技术力促文化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浦 《中关村》2011,(9):43-45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大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今后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刚刚发表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这一规划视野宏阔,立意高远,问题抓得准,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时讯点评     
<正>成思危:靠信息技术转变"十二五"经济增长方式日前,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教授在出席201 1中国IT市场年会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资金、能源和消费者方面的制约,需要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要通过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他表示,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这是中央早就提出来的一个方针,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从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有两条线,一是从生产管理发展上去,二是从管理角度发展上去;但不管哪条线,信息化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5.
于军 《中关村》2007,(3):90-93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着现代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并不断与之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产业,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时尚、与世界同步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增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陶富海 《中关村》2007,(12):28-30
通过陶寺遗址的发掘,大量资料与研究成果表明,陶寺遗址的文化性质有其本质的自身地域的特点,是晋南龙山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从而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确立了“陶寺文化”这一具有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它揭开了晋西南乃至黄河中游一带距今4600年至400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社会进程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这一重大理论和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系列不可辩驳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程桔华 《中关村》2013,(9):72-74
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园区中,中关村怀柔园的一大特色是将纳米科技产业园做成全国创新源头,聚集纳米产业链的各大要素。在北京市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时期,中关村怀柔园也在加快向资源集约、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生态友好的新一代园区转型升级。自2007年与中科院电子所等合作以来,怀柔园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合作导入产业转化成果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岳川 《中关村》2004,(7):111-113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表征,其话语兴衰同文化命运紧密相连。当代中国文化受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文化艺术的影响,出现了诸多与西方文化相整合的踪迹。然而,随着后殖民主义问题的敞开和当代东方话语的觉醒,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未来世界文化不是一种平面化的文化,不是后殖民单边主义文化,更不是一种所谓全球化的霸权主义文化。相反,未来文化只能是多元互动的文化,一种对话的生态主义文化。这一语境将使新世纪中国文化出现一些新的发展空间和话语症候。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王岳川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研究和批评的教学和研究,承担全国性  相似文献   

9.
郑闯琦 《中关村》2005,(1):30-30
中关村二十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创新的耀眼主线,这就是一种内在于其中的、构成中关村人精神内核的那种观念层面的“突破”和文化层面的创新。为此,我们选择了四位和中关村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化精英,以期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中管窥中关村二十年来的精神嬗变。不管是张朝阳,贺卫方,还是张颐武,胡鞍钢,他们都身处中关村,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甚至争议,在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的同时动摇了人们原有的岩石般凝固的观念,中关村,和我们的时代,也就在这种争议、讨论和反思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0.
王宏甲  张勇 《中关村》2005,(6):108-109
近读经济日报出版社新出的《转型中国》,可以清晰地读见思索中的先进性。这是一部访谈录,访谈的对象是我国当代一批顶级学者,记者杨林林是多年来采访了诸多经济学家、多领域学者和省部级领导人的资深记者。访谈录主要记述了中国20世纪发展进步最大的25年来经济理论突破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交通电子支付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卡并存应用、安全性不足和拓展面窄的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交通电子支付的发展。因此,建设一套可满足多领域应用的交通电子支付平台已成为目前智能交通发展的关键热点。  相似文献   

12.
明星 《中关村》2014,(3):96-98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消费驱动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取决于文化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系统论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鲁湘 《中关村》2014,(11):99-99
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而言,文化代言人可谓是赢得世界性地位的基本标志,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代言人而进入了世界文化主流。 回顾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竟没有中国文化的大师跻身世界大师之列。这与我们伟大民族的煌煌历史极不相称,也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不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安防领域的快速发展,全天候视频监控的呼声越来越高。视频监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现代化的小区、主要道路口、收费站、大型商场、体育赛场、银行大厅、监狱等场所,都能见到视频监控的身影。而在一些重要的监控工作(如关键人物的警卫、安全检查、刑事侦察、监控金融重地、传送情报、文物保护等)中,对图像要求比较高,摄像机系统在夜间想要获得正常图像就得利用照明光源,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且无法隐蔽易暴霹目标,工作星又大,特别是在许多特殊场所,照明光源被禁止使用。因此,夜间视频监控已成为视频监控领域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程桔华 《中关村》2014,(9):71-73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大趋势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聚集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凭借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积累的产业和市场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推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新定位。"春江水暖鸭先知",鏖战在市场一线的民营企业,其市场敏锐性要比其他企业来得更早也更灵活。在东莞"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全新定位下,广东中天集团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实现了从地产开发商到园区建设者的业务扩容。中天集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未来的规划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独家专访了中天集团总裁张宇凯,以期探寻一个转型样本。  相似文献   

16.
程桔华  侯彦 《中关村》2011,(11):46-48
经受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中国经济,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从上到下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如此统一。重视程度如此之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工作最突出的任务。而自主创新,正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实现我国传统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改造是我国交通信息化最基本的目标,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最有效途径,电子政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值得高度注意的问题,交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谭维克 《中关村》2008,(3):94-94
刚刚过去的一年,海淀区的文化领域。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团体。如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亮点纷呈,取得了诸多的荣誉,收获了许多的成果,也传帮带了一批人才。在此,对各协会、各团体、各位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交通行业要实现转型目标,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这是交通部总工程师蒋千,在2007中国数字交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致辞时所强调的信息化和数字交通在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颐武 《中关村》2006,(11):106-107
最近有关“孔子标准像”的争议一直不断,形成了媒体的热点。这一争议涉及有关孔子的标准像是否真正“标准”?这是否是一种商业性运作?“标准像”能否真正对孔子起到弘扬的作用?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凸现了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今天文化“走出去”的诸多难点和困惑,值得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关系到新时代我们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认知这样重要的课题。回想二十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批判一直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代的“打倒孔家店”是当时重要的口号。这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现代性”为了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