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4,(31):10-14
从郑州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百,600898)独董陆家豪到今天的伊利股份独董余伯伟和王斌,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自称“花瓶董事”,一个是不甘做花瓶,要行使独董职权。这也许是巧合,但冥冥中暗含着一种变化:独董意识正在觉醒。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情,并倾听他们的声音,也许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南易 《新财经》2011,(1):114-114
但凡做过投资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跑赢大市”。事实证明这已经是非常之难,即使是在冲天牛市当中。那么.在整个全球金融大厦倾覆之际,如果有那么一小撮人不但没被砸死,反倒从中大赚一笔,那可就不仅仅是跑赢大市那么简单了。也许是他们很走运。但当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AIG、美林这些人们曾经顶礼膜拜的名字都难逃厄运之时、为什么这一小撮人会交好运?也许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乔布斯成就了第三个。世界每一次的改变都与创造、创新紧紧相连。乔布斯离世,改变世界的第四个苹果会砸在中国人的头上吗?“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央企,也许最有“资本”向世界放狠话,然而,从目前的状态看来,树上的苹果离它们还很远。  相似文献   

4.
寒言 《产权导刊》2008,(5):17-19
经历了3月17日到24日的一周时间,摩根大通终于正式公告,贝尔斯登公司将自己以超低的份钱卖给了摩根大通。这起事件成为此前觊雷资本宣告资不抵债之后,又一记砸向全球资本市场的重锤。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巧合,从1973年、1983年到1994年,每隔10年,中国税制必有一轮重大改革出台。2004年,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正徐徐拉开,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政策在2004年将迈出坚实的一步。和10年前税制改革注重“增收”迥异的是,本次税制改革的核心主题词是:减税。根据税改总体思路判断,本轮税制改革是对1994年改革所出现问题的全面回顾和反思,改革措施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2009,(4):31-31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兼任教授张维为认为:综合比较中国过去三十年中出现过的不同模式选择,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稳健改革模式”虽然问题不少,但确实比“极左”和“极右”的模式要好,也比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和苏联的“激进改革模式”要好。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通过30年的奋斗,经济迅速增长,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当选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中国人民已经唱了60多年,并且成为闻名世界的颂歌。但是,有人也许并不知道,这首新中国最经典的红色歌曲的作者,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民,他就是李有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5,(23):62-63
2005年过的并不寻常!经历了2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后,中国的改革终于走进了深水区,因为这是“改革攻坚年”;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并有加剧趋势,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人们指责不断。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当前的基本矛盾已经变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我们深以为然,并认为这一基本矛盾的解决与政府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改革攻坚,坚在何处?扩大内需,从何着手?七次降息,空间仍在。开征新税,是否可行?中国目前处于怎样的内外部环境中问:从去年以来,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向高失业率作斗争”、“如何面对通货紧缩”和“如何有效扩大内需”上,这是否意味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和困难恰恰就在这里?目前究竟处于怎样一个内外部环境之中呢?答: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处于改革以来内外部环境非常特殊的时期。大家也许还没有明白朱基总理曾提出的“地雷阵”的真正含义。这个“地雷阵”应当说是广义的,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挑战,各种冲击和不确定性的风…  相似文献   

10.
康亮 《珠江经济》2003,(8):75-77
也许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内敛”哲学的影响.也许是近一年来众多财富人物匏纷纷“陨落”.对于财富.大多是避而不谈.或以低调处之。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如此.我们又有何不可大胆直面.况且又有一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买话.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已经过去,我们搜寻了中国建筑业2009年度里流行的“十大热词”,试图以此来梳理、概括行业走过的不平凡的一年。也许,所罗列出的“十大热词”远远不能包含中国建筑业的全部,但从这“十大热词”中,却可以感受到行业前行的鼓点,每一个热词,都是行业的一串脚印、一段坎坷、一个缩影。或许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甘肃省政协委员贾光明在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会后竟招来不下20个谩骂电话:“你是在维护官僚的利益。车改了,当官的有了车贴,我们司机怎么办,去喝西北风?”有的司机更扬言要砸他家玻璃。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头号话题对于世纪末的中国,“国企改制”是中国改革的头号话题。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龙头一”国企改制”的成败对中国经济改革生死攸关。1999年是国企脱困的第二年,关键的一年。然而,中国再没有比国企改制更伤脑筋的难题,没有比这更让中国人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事了。这个从改革之初便已说起的大话题,至今,已经说了20年了。这个说了20年的老话题,却直到今天,还是那么让人慷慨陈词,忧心如焚。这很像中国足球,建国50年来,我们为中国足球呐喊,为中国足球流泪,为中国足球痴狂,为中国足球痛不欲生,我们在胜…  相似文献   

14.
举世公认:1994年,中国改革进入了“黄金时期”。人们称今年是“改革年”、“攻坚年”、“关键年”。美国一权威人士称:不论从哪方面说,你不得不承认,近15年是中国近代史150年来最好的时期。中国决策层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终于达成共识:十四大上提出了走“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去年底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又推出了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宏伟蓝图。今年,高层皮下决心:让新体制这个强生儿从母体中奋力脱出。申国改革大决战的推荐已经拉开了。一些权出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今年中国改革时,用“四座”、“三线”概括土。一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各项改革节节推进,攻破一个又一个营垒。而持续时间最长的,见效最慢的,久攻不下的营垒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解的一道题。因此,国企改革被列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为解这道难题,曾推出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试点。为治好国企病,曾开出减轻企业负担、转换企业机制、砸三铁、抓大放小等一味味良药。不知为什么,国企不但没改好,反而效益一滑再滑,亏损一增再增。权威部门统计:今年国企亏损面高达43%,并…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还没有喘过一口气的中国股市又在减持的一片吆喝声中闻风而跌,跌得股市七晕八昏,跌得股价面目全非,跌得股民泪流满面,心都在打颤。市场人士认为牢不可破的1500点政策底被迅速击穿,大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之势。失望、无奈、怨气之后还是失望、无奈、怨气。这是否代表着某些人极力倡导的价值回归和“泡沫挤出”呢?也许用不了多久,很可能还会挤出血、挤出肉,只剩下一具瘦骨嶙峋的“骨架”。要真是这样,还真应验了有些人提出的“推倒重来”的可怕论调。减持,减持,这个砸矮了股市、砸扁了股民钱包、吓怕了股民的敏感话题,从…  相似文献   

17.
杨启先 《现代乡镇》2005,(10):11-15
2005年,是我们明确规定的“改革年”,有时也说: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转换。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伸长重要改革的进展似乎并不很理想。这是为什么?从当前的实际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九五”期间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那么,“十五”期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呢?对此,日前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有关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内容,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十五”期间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沿着这一方向,中国证券市场将步入一个全面改革、加速创新、逐步开放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议》中有关证券市场的内容也只是为我国“十五”期间证券市场的发展指出了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在如今已是司空见惯。银行破产和倒闭有可能造成恐怖性后果:金融体系的崩溃,资金链条的断裂以及储户利益的损失。金融危机带给国家的是灾难,留给百姓的是哀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风行于发达国家且为中国金融高层所关注的存款保险制度,也许可以让我们减轻对金融危机的忧虑,对银行业的明天充满希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摩根斯坦利认为,在中外企业的生死竞争中,中国金融业是第一大高危领域。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一年的疯狂“圈地”,中资银行已经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没有破产历史的中资银行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