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审计质量问题一直是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审计舞弊案件更引起了理论界对审计质量问题的空前重视。在现实审计服务市场中,供求双方对于审计质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衡量审计质量的思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服务观念下,审计服务市场应当是一个需求导向(即顾客导向)的市场,因而对审计质量的界定及其衡量也应当更多地考虑需求方的理解和感受,即应树立需求导向的审计质量及其衡量观。  相似文献   

2.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保持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混业”经营以及社会缺乏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迫切需求等。针对制约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我们应从培育市场环境、执业质量评价、加强监管、委派审计等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刘慧芬 《新智慧》2005,(10):70-70
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委托方与被审计单位合二为一;②被审计单位自己付费审计自己;⑧审计人员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催生审计产品交易商业化。笔认为,为了改善审计委托关系,扭转审计市场的消费导向,应该在审计关系中加入第四方——公共审计服务中心。在实践中,可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及财政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公共审计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4.
风险导向审计的中国运用: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并非完美,其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和本质出发,可以发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自身存在若干缺陷和不足;立足中国审计市场环境,风险导向审计尚且存在一些运用障碍。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并切实改善实施环境,方可规避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审计质量的界定,目前国内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结果论”,即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其最终产品——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过程论”,即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包括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整个系统过程的优劣程度。而西方学则在更为宽泛的层面上把审计质量阐述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笔认为,两是原因和结果(或说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无论是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还是高质量的审计过程,都是在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直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生的,或说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过程体现了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强的本质。为此,本就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给出了审计师声誉与“质量溢价”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2000~2002年三年的年报审计费用共2520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住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审计风险之后,从三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审计师声誉越高,审计服务价格中的“质量溢价”也越高。国际“五大”合作所的审计服务价格显著高于国内“五大”所,而国内“五大”所的审计服务价格又显著高于国内其他所。这说明审计师声誉和审计服务价格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虽然审计市场具有“二手车”市场的特征,但是由于多期博弈的存在,部分消除了审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非审计业务的产生与发展来看非审计业务对CPA独立性具有“双重影响”;借鉴美国理论界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成果,证明非审计业务本身并不会直接造成审计失败,因而不宜全面禁止,但同时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或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品种时,提供非审计业务会对CPA独立性有损害,必须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吸收目前理论界关于独立审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工作质量为评价对象,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方法,以期使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更有效地发现事务所存在的工作质量问题、区分不同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进而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管和自律。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事务所更好地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的角度来理解,产品是消费为了满足需要并通过交换而获得的某种可变的“需求物”。这一概念意味着:市场需求是企业确立产品概念的出发点,对消费需求及其产品概念的变化的研究是企业营销活动基本任务。同时也说明,由于人类对产品需求和欲望的无穷性,以及对市场交换的依赖性,企业组织则具有无限的市场营销机会。因此,企业经营应该树立由外向内的思维方式,了解与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位、不同目标顾客的产品概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和选择恰当的顾客价值,有效地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引导需求与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报告竞争”这一新兴的竞争方式开始涌现。我国审计市场是否存在报告竞争,报告竞争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应当如何予以限制,这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用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以及博弈模型从报告竞争行为的角度分析我国审计市场是否存在基于非审计服务贿赂的“报告竞争”行为,并提出规范报告竞争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审计质量屡遭质疑的情况,采用2003~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对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要提高我国的审计质量,应着力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及单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资本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表明目前的审计服务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分析了审计服务质量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佳 《新智慧》2006,(4):55-56
审计从产生至今,始终在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努力,审计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审计界将其视为继制度基础审计后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然而,在安然、世通等事件发生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受到了行业内外的质疑。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生存的基础,于是,审计界开始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进行重新审视,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这一审计方法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因此也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本将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式上的风险导向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不仅是技术问题,与审计执业环境也密切相关:缺乏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动力,现行的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实质性测试失灵,对CPA监管与处罚力度偏轻等。应该将CPA审计与政府审计相结合,改进CPA的聘用与付费机制,建立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对会计舞弊的识别与评估等,以期提高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的高风险经营环境和治理需求使得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使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契合,即为组织增加价值,使审计职能发生飞跃,即由监督飞跃为监督与服务并举。  相似文献   

16.
自银广夏事件后,国内审计理论界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文主要从审计发展的历史阶段来认识风险导向审计,比较其与制度基础审计的不同,讨论我国目前是否具备推广风险导向审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着审计成本的投入、审计风险的大小,以及审计质量的高低,进而也影响到审计定价的大小。通过以我国沪市 A 股85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审计费用与审计费用率作为衡量审计定价的替代量,本文从效果和效率两个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审计费用和审计费用率二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都是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性。这一结论对规范审计收费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和后勤保障情况,以"有效覆盖、有效监督、有效服务"为目标,在总结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对审计在服务和保障公安消防部队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部队需求为导向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合理性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世界财务丑闻频繁发生,但并不意味着非审计服务是导致审计失败的罪魁祸首.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有其合理性.非审计服务的存在不仅没有违背审计目标,而且对提高审计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既要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同时要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来明敏  吴春燕 《新智慧》2005,(13):35-36
对审计质量的界定,目前国内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结果论”,即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其最终产品——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过程论”,即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包括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整个系统过程的优劣程度。而西方学则在更为宽泛的层面上把审计质量阐述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笔认为,两是原因和结果(或说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无论是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还是高质量的审计过程,都是在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生的,或说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过程体现了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强的本质。为此,本就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