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热钱悄然出入我国.2002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利率、汇率等因素影响,外汇净流入压力加大,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因此,热钱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再次引起关注.本文从热钱流入的渠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等方面分析了热钱问题.  相似文献   

2.
境外热钱回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国际热钱杀回中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异常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股市楼市虚假繁荣,政府政策陷入两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我国面临的资金流动实际情况出发,对热钱的基本定义和规模估算作了阐述。结合外汇局近几年在打击热钱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防范热钱的应对措施:加大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增强监管合力;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建立应对未来热钱大规模流出的预案。  相似文献   

4.
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和本外币正利差创造的较大套利空间,使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国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控制国际"热钱"流入,是提高目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等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文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货币作为近年来广泛运用的货币形式,不仅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其特殊属性。虽然其背后仍是信用货币,但它的使用仍对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出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5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冲向6000点高峰,而2008年以来却一泄千里。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境内流入的不明用途资本急剧增加。近年来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境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关键在于调控流入规模的同时有效地预测其迅速逆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黄宇 《西部金融》2006,(10):58-59
本文立足于目前的"热钱现象",分析目前"热钱流动"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快汇率改革,平衡国际收支,加强国际合作的等合理控制"热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经常项目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贸易项目下热钱流入的主要经济动机在于骗取出口退税和套利,在境内外利率差异和资产收益率差异显著的情况下,热钱入境的套利动机尤其强烈。贸易项目下热钱入境的操作手法简单、隐蔽性较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贸易项目下热钱流入的经济动机、操作手法和负面影响,综合运用监管、改革和发展的手段合理应对。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高涨,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由于热钱流动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极大危害,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热钱流入中国途径、危害等作了初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界对流动性有不同的理解,在总结前人从货币供给角度对货币流动性测度的基础上,从货币供给与需求对比的角度构建货币流动性测度模型,并对流动性进行测度,实证分析1992年以来我国货币流动性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出现了居民增行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货币反替代现象是一国居民对本外币的相对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国内流通领域中外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本币,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削弱该国货币当局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货币政策是抑制货币反替代的一个重要手段。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就必须运用各种制度和政策资源抑制货币反替代。.  相似文献   

14.
无序化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功能缺陷成为国际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根源,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全球公平、公正、无歧视性的经济秩序成为时代的需要。“欧元“的诞生和顺利运行,无疑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冲击,并同时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把欧元对现念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这些影响统称为“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欧元效应‘“。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的理性预期、市场经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使我们理解提高利率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有效引导公众的预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降低金融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效率;还可以形成对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感,以及增强公众对利率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政策的可信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应该从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规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规定我国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指标统计等方面入手,以期不断提高利率政策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面临的实质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要解决西部大开发资金短缺问题,国家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出新的投融资政策,使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当好领导角色,设立西部开发银行,建立资金集中体系,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使西部区域政策法律化.只有采取相应的投融资政策,才能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来源问题,最终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1984-2007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和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都将影响外汇储备。现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继续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同时,积极探索合适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8.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货币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通货成为主要的金融支付工具,是当代经济繁荣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之一。在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与货币政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产权界定,文章从产权视角透视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实质上以"多样化的土地制度"为变革目标的土地产权变革方案,期望借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球经济似有走出危机的迹象,而欧盟区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情势更不明朗.对于中国而言,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举债以及银行信贷过度膨胀等可能导致通胀和资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担忧进一步引发关注.本文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即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分析框架,认为拥有独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主权国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发展本国经济.欧盟各成员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是其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源.中国实行资本管制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是改革的方向,超主权货币既不需要也不可行.中国大规模的政府赤字和银行信贷扩张并不会出现诸如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投资和信贷,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非主权债务需要严格监管.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促进就业和地区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