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合同由于其附合性以及标准性,导致其解释大多侧重于客观标准解释,侧重保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弱者利益.这种明显的倾向性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合同本来应该是平衡双方利益的平台,而不是通过遏制一方来达成另一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白子仙 《商业时代》2015,(1):105-107
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同样的产业在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地方政府中其产业政策并不相同,甚至完全对立。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本文考察并分析了解释政策差异的五种机制:权力机制、学习机制、竞争机制、惯性机制以及认知机制。前三种机制聚焦于产业政策差异的现实因素,后两种机制侧重于历史、制度与文化。不同的解释机制背后对应着不同的理论视角,每一种解释机制都须放置在使其发挥作用的具体约束条件下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方磊 《消费导刊》2014,(7):201-202
传统的司法克制主义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复杂案件,法官在裁判过程中能动地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符合公平、正义标准的利益衡量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一种适当的思考基准,帮助裁判者选择优先予以保护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刑法是法律体系内正义维护的最后防线,刑法的正义性因而成为刑法的核心命题,其正义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的正义性,由此,司法中司法者法律解释的科学性便显得尤其重要。刑事司法中法律解释具备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特点,法律解释的对象及于全部刑法渊源,法律解释的范畴应局限于定罪解释、罪状解释和量刑解释,解释中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实质解释原则、不得超越法律含义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善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5.
金鹏 《华商》2008,(11):52-53
对于利他合同的第三人而言,其有无直接请求权对于保护其利益而言意义重大。在我国对于这一法律问题进行明文规定体现在《合同法》第64条中,但是此法条仅就文义而言依然不甚明确,故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学的分析,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比较法解释、立法目的解释等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64条中的规定是否赋予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以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欧阳芳 《致富时代》2010,(4):198-198
保险合同属于附和性合同,专业技术性较强,投保双方常因理解上的分歧而产生纠纷。由于我国立法的缺失、司法部门保险理论知识的匮乏以及民众对保险的巨大负面舆论,使得我国司法部门倾向于采用疑义利益解释原则来对保险合同进行解释。然而,过多使用该原则直接增加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与风险,助长投保人道德风险,影响保险业健康发展。关于如何完善我国保险合同解释原则该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法解释中,扩大解释一般被认为合乎罪刑法定原则,而类推解释则被严禁使用。扩大解释中,最为疑难的是其限度问题,或者说与类推解释等违法性任意性解释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DSB对个案纠纷的解决需要在多方之间进行利益博弈,很有可能最终达成政治交易,所以有必要对DSB解释权限、解释方式、解释效力形成一套具有约束效力、有一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规则。  相似文献   

9.
刘坤 《现代商业》2014,(14):287-288
疑义利益解释原则是保险合同解释的一项特殊原则,它的产生和适用都有其特定条件。然而,我国保险法只对其作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该原则的运用较为混乱。因此,有必要将这一原则细化,明确其适用前提,科学而又严格地界定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法》第31条规定了不利解释原则,第31条的立法目的本是针对保险条款附和性之弊端,为在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保险相对人所提供的一种事后的司法救济机制,但由于我国《保险法》关于不利解释原则的规定过于原则化,表述不够严谨,内容存在疏漏,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此原则无条件的种种滥用,极大损害了保险人的利益,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利解释原则的含义和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我国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建议,最后提出了修改《保险法》第31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法解释是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述释义。抽象性和稳定性是刑法规范的固有属性,一方面文字词句无法涵盖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所有社会情形;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其权威性法律一经制定就不可能朝令夕改,因此刑法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刑法解释形成了若干种分类:依照解释的效力,可以分成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根据解释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而近年来,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激烈争论和日益明显的对立已然发展成为刑法学派之争中一个代表性分歧。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4,(2):79-80
刑法解释的目标对刑法的解释活动至关重要。学界存在着主观解释说、客观解释说以及各种折衷说。通过对各学说的介绍和分析,对立法原意和主观解释的重新界定,笔者认为刑法应严格解释,先作出主观解释,再作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13.
自新企税法首次提出"合理商业目的"以来,我国一般反避税规则体系逐步形成。但相关法律规定过于抽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加之一般反避税规则的税法解释制度至今仍不规范,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长期缺位以及行政解释的强势使得对一般反避税规则的税法解释未发挥其应有效果,也使得纳税人在纳税争议行政诉讼中较为被动,不利于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此,荷、英等普通法系国家一般反避税规则的税法解释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典》第142条第1款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规定在一个条款中,导致理论上不少学者认为解释原则就是解释方法,二者可以不作区分进行使用.但实际上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虽具有一定联系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之间是指导精神与具体规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晓飞 《商场现代化》2006,(33):258-259
法律效力的载体是法律,法律没有规定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合同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在争讼中,法官或仲裁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其他的诉讼参与人对合同的解释是形成裁决的基础,法律赋予生效裁决以法律上的效力,而不是合同解释本身。合同解释的结果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与内地法律解释传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丽媛 《华商》2008,(4):103-104
九七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之间出现了不少新的法律问题,其中尤以法律解释领域最为显著。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香港与内地在法律解释的体制、法律解释技术以及法律解释理念三个层面的比较,并努力从历史与传统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明晰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希望本文对致力于两地研究的法律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涉案WTO争端解决的条约解释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是中国入世后涉案WTO争端解决的结案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些结案报告含有大量关于WTO协定的条约解释,且多半直接影响案件的裁定,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这些条约解释,对于总结中国涉诉案件的经验教训以及继续更好地应对WTO争端解决,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及企业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生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内以中国为被申诉方的WT/DS363案中的条约解释的若干方面呈现出了某些新动向。上诉机构在该案中通过采用"当代意义解释法",从而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服务贸易减让表签署之后才逐渐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音乐服务,分销包含在中国的承诺范围之内无可厚非,但该案的上诉机构裁定亦应有所调整,即在裁定中国应由于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因素而将其承诺范围相应扩大以囊括网络音乐分析服务的同时,亦应建议中美双方于裁定后再行协商以达成共识,由美方向中方提供适当的利益补偿,从而以确定一个更加公平合理且更易于为双方所共同接受的最终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雷婉莹 《商》2016,(4):226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宪法解释对提倡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今天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权是由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完成,工作的推进是值得肯定的,研究宪法解释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的健全当今法治社会体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并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双东段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为双东~清东地区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首先介绍了工区概况,工区地质特点,进行层位解释和断层解释,对双东工区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震构造解释方法对该地区进行精确的地震解释,从而得到双东地区具体的地层构造解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