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混合型、无形产品转化,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角。黑龙江参加国际分工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切实加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壮大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产业集群,推动与世界各国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世界产业资本转移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辨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劳动分工和不平等交换的角度,作者讨论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文章认为,如果把国际劳动分工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一个有中心和有边缘、有主导和有附庸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产生。在资本、资源、技术和劳力重新组合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拥有雄厚资金和发达技术的一方将明显地占有优势。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建立,国际劳动分工体系又是国际资源与财富分配的基础,而一个国家在国际财富分配中的份额又会影响其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所以,如何应对全球化并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占领一个优势地位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出口导向型的战略.这是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国际投资增大、国际分工以产业间分工为特征等历史机遇的,因此基本上是成功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WT0以后随着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转变,自身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新的国际环境出发对发展战略进行再思考和完善是必要的,甚至是紧迫的.在当今的国际经济条件下,以跨国经营方式扩大对世界市场的进入,实现从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到全球化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产业的竞争,使各种传统的民族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通过生产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的变化。很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仅丧失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化浪潮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入世贸组织的,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强决心,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积极姿态.面对汹涌而至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故步自封,规避竞争是徒劳的,中国企业唯一能做的是融入世界生产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大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工业化模式因国际环境、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的现实背景。该文尝试从产品内分工角度,找寻国际产业片段化转移、研发全球化、全球生产一体化等条件下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探索适合我国资源禀赋特征、符合当前全球生产组织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