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涉房投资行为对内部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其一,企业涉房投资显著加大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提高了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后的工具变量回归均支持这一结论。其二,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企业涉房投资扩大薪酬差距是由议价能力效应、代理成本效应和资源挤占效应的联合作用所致。其三,企业涉房投资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更多集中在货币紧缩时期和企业成长期、衰退期,对作为实体经济核心部门的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对非制造业的影响,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薪酬差距影响方式也不尽相同,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高管薪酬水平来实现,而非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降低普通员工薪酬水平来实现。其四,涉房投资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未来能够通过抑制企业涉房投资倾向有效调控薪酬差距。本文的研究对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以及优化企业薪酬安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和非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税负、议价能力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税负降低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同时对产业链总体(上游)议价能力弱的企业以及对下游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在增值税税负降低时,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税负降低通过“实体投资效应”和“现金持有效应”的机制,进而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进一步地,对总体(上游)议价能力弱的企业在增值税税负降低时,能够通过“现金持有效应”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而对下游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则通过“实体投资效应”抑制企业“脱实向虚”。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增值税改革,防范企业“脱实向虚”带来的风险,实现产业链稳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前期研究证实纳税稽查、反避税等强制性税收征管可以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对企业产生"约束效应",而不同于以往的强制性税收征管,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具有一定的激励性。由此,文章以2014年颁布实施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刻画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基于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利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研发支出数据,文章采用PSM-DID模型估计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实施后,纳税信用等级为A的企业,其创新投资显著增加,且这一效应在媒体关注程度低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激励性税收征管一方面通过增加信贷融资规模进而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市场关注压力进而对企业的创新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积极作用要远大于负面影响,从而激励性税收征管表现出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铠豪 《南方经济》2021,40(12):37-57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税收征管强度也在不断提升。那么,税收征管是否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呢?鉴于鲜有文献探讨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利用"金税工程三期"政策上线这一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这一增加企业纳税遵从度、促进"应收尽收"的税收征管政策冲击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能性、增加了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并且这一结论在引入更多控制变量并排除同期其他政策干扰、安慰剂检验、更换样本周期、倾向得分匹配分析等情况下依旧稳健。潜在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金税工程三期"这一税收征管政策冲击增加了企业的避税动机,表现为企业偏好于向税率低的东道国进行投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金税工程三期"这一税收征管政策冲击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对外投资事件类型、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后,依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适度地提升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俊  刘园园  邱善运 《南方经济》2019,38(11):53-71
股价信息含量作为资本定价效率的重要体现,其对于抑制"脱实向虚"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起着关键作用。文章着眼于我国企业大量配置金融资产这一现实,探究了其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金融资产具有"盈余管理"功能,管理层可能出于"盈余管理"动机配置金融资产,恶化公司信息环境,最终降低了股价信息含量。具体而言,企业通过操纵金融资产确认类别、公允价值估值及终止确认等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当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较为强烈时,金融资产对股价信息含量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完善的法律体制及有效的内部治理有助于缓解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文章结论为我国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新解释,揭示了"脱实向虚"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路径,同时丰富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为推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如何确保国有企业聚焦主业、防范国有企业“脱实向虚”是国资监管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聚焦于股东异质性对国有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国资委巡视这一新兴监督方式的重要作用。基于手工收集的国资委巡视数据,研究发现,国资委巡视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金融化,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脱虚向实”;加强党组织领导、优化公司治理是国资委巡视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委巡视的治理作用在集团内地位较低、外部关注较少以及整改意愿更强的企业中更明显。文章为评估巡视监督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国有企业“脱虚向实”、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桂军 《南方经济》2019,38(11):1-15
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但研究多集中在"激励型"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上,关于"抑制型"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以中国政府于2013年颁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基于2011-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项以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生产扩张为目的的"抑制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去产能行业的企业创新水平在《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地,文章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双视角考察了《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一方面,《指导意见》在提高去产能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另一方面,同期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去杠杆政策也均对《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正向的调节效应,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辅证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可观的理论价值,而且诠释了诸如去产能等"抑制型"产业政策的真正内涵:抑制扩张是手段,强化产业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国全部科技企业孵化器(简称"孵化器")数据,检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简称"国家级孵化器")的"认证"效应。文章认为,获准入驻国家级孵化器能够向外界传递关于企业质量的积极信号,帮助企业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研究发现,相比非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中的初创企业获得高新技术认定的概率显著更高。在控制了已有文献中资源连接和能力建设的替代解释后,文章结论不变。从"认证"效果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分别展开研究发现,对于更需要权威机构认证的群体,如首次创业者、大学生群体以及专利数量较少的初创企业,入驻国家级孵化器的影响更显著;并且,专业技术领域的孵化器与孵化企业的技术领域一致会增强国家级孵化器的"认证"效力。为了缓解可能的遗漏变量问题,文章仅保留在孵化器评定为国家级之前已入驻的企业样本,并以孵化器评定为国家级作为冲击事件构建多时点DID模型,结果支持本文结论。文章拓展了孵化器的作用机制研究,并为创业服务机构影响初创企业资源获取的现有观点提供了基于大样本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园园  殷红  吴超林 《南方经济》2021,40(4):106-122
在全球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及中央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基于常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忽略了不同经济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文章采用DAG递归预测的方差分解法,对于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间的动态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并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税收规模和税制结构视角出发,探究税收总量、不同税系、不同税类以及不同税种对居民消费的时变效应。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经济萧条时期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危机后影响程度大幅提高并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2)从税收规模来看,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极为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从税制结构来看,直接税的扩张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商品税及其内部消费税、增值税的扩张显著"挤出"消费,关税轻微"挤入"消费,近年来增值税的"挤出效应"大幅增强;个人所得税对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强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的总体扩张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但占比相对较高的房产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并未"挤出"消费。因此,政策当局应适度降低商品税税负水平、逐步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完善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11.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罗鸣 《特区经济》2011,(3):301-302
目前,我国房地产税制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政府收费繁杂,使房地产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进而使得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本文探讨的是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筹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明  苏磊 《特区经济》2013,(9):51-5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迅速,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税制也存在一些弊端。房地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本文对现行日本成熟的房地产税制从税种、纳税义务人、计税依据、税率设计、税收体制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提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两税合并的要素收入份额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发现,基于合理的参数,两税合并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劳动要素对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率,无论是将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划入外商投资比例较高的部门还是外商投资比例较低的部门.在两种不同分类法下,劳动要素的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率比上年下降了0.36和0.33个百分点,降幅达到3.20%和2.56%.结束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促进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降低了内资的市场进入成本,有利于改善劳动要素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住房价格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居民幸福的首要因素。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今后将不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房产税的立法已被提上日程,本文结合新形势下上海和重庆试点房产税的改革政策及近三年来的实施效果,对我国现行房产税税制的合理性、改革的焦点及共识、房产税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等理论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关于房产税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3-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会显著增强企业投资趋同行为,该影响效应在信息优势企业有所减弱,在资产不可逆程度较高企业有所增强。分行业检验发现,在管制性行业以及景气度较低行业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影响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实体投资趋同性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金融化,特别是在行业实体投资总体趋于放缓的情况下,企业金融化现象更加严重。该研究为宏观经济波动下企业投资趋同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徐腾 《科技和产业》2012,12(12):65-67
以安徽省2001-2010年房地产相关资料为依据,适当选取房价影响因素指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房价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地计算出各指标与房价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人口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税收三大因素对房价影响最大,而住宅施工面积、住宅销售额、住宅投资完成额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腾 《新疆财经》2010,(4):57-6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个人私有财产特别是房地产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现行房地产税制缺陷的不断暴露,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和物业税的开征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首先利用1994年-2007年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税负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中存在"轻保有、重流转"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由此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开征物业税;最后就开征物业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