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评价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对制定差异化的乡村发展定位及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 文章构建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维度系统评价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并基于全局Moran''s I 指数分析其乡村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 (1)建模评价发现,2018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空间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皖中、皖南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其中,乡村生产发展水平空间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合肥、马鞍山、滁州,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淮北、阜阳、亳州、六安、安庆;乡村生活保障水平空间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合芜马”皖江经济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阜阳、六安;乡村生态环境水平的空间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宣城及“合芜马”,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六安、阜阳、宿州。(2)空间格局分析发现,乡村人均环境水平的全局Moran''s I为0.462 5。其中,合肥、马鞍山、芜湖为高水平聚类区(HH),阜阳、亳州、淮北、宿州为低水平聚类区(LL)。结论 (1)2018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分异,呈现“中部与南部偏高、北部偏低”的特征;(2)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呈正的空间自相关,其中生态环境水平与生活保障水平互为关联,两者空间分布特征也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21,(1):14-15
皖南多山,风光旖旎。然而,山区乡村往往人多地少,发展产业难,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从前就是这样一个山里村落。作为香隅镇唯一的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户253人。山猜水秀好景色,却变不成钱、填不饱肚子,外出打工成了唯一出路。刚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时,东至县政法委副书记、白岭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童方春一度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3.
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讨论了皖南乡村旅游的兴起和社会意义,分析了皖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皖南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成立皖南乡村旅游区域联合体,加强宣传促销,扩大知名度,实行社区参与机制与收入再分配的调整机制,加强对现代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以地域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参与性,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说徽州那些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如今仍像一颗颗珍珠样,熠熠生辉地散落在皖南崇山峻岭中。在它们建成的年代,没有半分国家的资助支持,全是这个村落或这个家族(往往一个村落一个主体姓)自己规划、自己出资、自己建设、自己维护、自己治理、自己传承形成的,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说,一切全是自治。而支撑这种自治的,正是当时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相融合而形成的家风或乡风,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卞利 《中国农史》2003,22(2):109-115
本文根据作者在徽州调查和收集到的27通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资料,结合徽州历史文书和文献,对徽州森林保护碑刻的时空分布、类型划分和基本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分析。文章还着重探讨了明清徽州寓禁止性、惩戒性和奖赏性于保护之中的森林保护碑刻规条的制定、实施与监督的动态过程。指出: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在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维护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以及生态平衡方面,在保护和发展以林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徽州经济方面,具有其他质地特别是纸质文书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乡规民约,更是约定俗成的民间习惯法。  相似文献   

6.
这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展览中,我们感受了与资源生态和谐的“产业美”,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环境美”,与邻里亲朋和谐的“生活美”,与传统文化和谐的“人文美”。各地的实践充分说明,“美丽乡村”创建不是片面追求农村面貌的改变,而是力图带给农村内在发展力的全面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科技和文化为鲜明特点,农业部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肯定和欢迎。我们看到并且更加坚信,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优化农业农村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上海市将实施“三园”工程作为重大抓手,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海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上海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农村环境变美了但日常维护费用压力大,  相似文献   

8.
长兴县水口乡徽州庄村,800多户人家坐拥1500亩园林、12380亩林地。整个村庄就是一个绿色生态园,“村在林中、户在景中”,环境整洁,风景优美。村里先后捧回了“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牌子。像徽州庄这样的“省级绿化示范村”,在长兴县有20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乡村人居环境五大子系统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解析其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制定有效提升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法 文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1)2006—2020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但在东西方向,呈现出由东、西部水平相当,到西部高于东部,再到东部逐渐又高于西部的交替演变发展特征;而在南北方向,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2)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自然系统质量整体稳定发展,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人类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呈现由“南高北低”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社会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降低,东部提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发展特征;居住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巨大,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相对均衡”的演变发展特征;支撑系统质量整体提升较大,呈现“相对均衡”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结论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应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措施,以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庆市巴南区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组织10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战役”,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23,(12):19-21
<正>20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以“千万工程”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实践,从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单一维度出发,不断迭代升级,由最初的美丽乡村1.0建设,向中期美丽乡村精品村2.0升级,再到目前未来乡村3.0示范推进,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尤其是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区委“六六行动”决策部署,按“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目标要求,以未来乡村为重点,以乡村运营为突破,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奋力打造和美乡村西湖样板。  相似文献   

12.
<正>盛夏时节,一场有关乡村振兴的“推磨式”互看互学在江苏大地陆续展开。在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下,7-8月,各设区市通过自选课题、自选时间、自组人员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实地观摩,学经验,查不足,补短板,提水平。这是江苏首次组织乡村振兴“推磨式”互看互学。组织观摩的设区市与被观摩的设区市互为“磨盘”,进行交叉式、小班式、沉浸式互看互学,通过“转起来”推动各设区市相互参照、共同进步,实现比学赶超。  相似文献   

13.
票,是购买粮食的凭证;而粮票印章,则是粮票印发机关的名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粮食工作和粮食机构一向高度重视。通过欣赏研究粮票,我们可以从印章上得到充分的证明。一、解放初期的粮票印章从这一时期的粮票印章看,其特点为大多数均冠有“×××人民政府”字样。如:湖北1949年8月印发的“湖北省人民政府粮票印”的大米票;广西1949年印发的“广西省人民政府粮食之章”的餐票;皖南1950年印发的“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印章的大米票;华东1950年印发的“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印章的大米票;财政部195…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强县富民,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的构成和成长路径,深刻理解发展和演进逻辑,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症结,瞄准转型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利 《中国农史》2004,23(4):97-104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村)规民约,作为某一特定乡村地域范围内,由一定组织、人群共同商议制定的某一共同地域组织或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共同遵守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规则,其内容极其丰富,类型异常繁夥,地域特色十分鲜明。这些乡(村)规民约事实上就是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的习惯法。它起到了维持徽州乡村社会既定秩序、维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联系,进而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作为农村最大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为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潜力,山东省沂水县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治理“组合模式”,着力做好服务、保护、治理、监管文章,激活土地资源活力,筑牢乡村振兴安全屏障。打好“服务牌”,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笔下的“江村”,原型是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这里是中国社会学调查的摇篮,也是江南乡村经济社会文化风貌的集中展现。自《江村经济》问世以来,“江村”作为一个江南乡村代名词的品牌符号,历经近百年发展凝练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美文化”,影响着当前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和应对我国发展难题所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乃至全球“三农”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青海乡村振兴实施成效进行测度,找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以期为青海农村全面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也为欠发达地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乡村“五大振兴”维度,构建了3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青海省乡村振兴实施成效运用改进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测评,找出青海省乡村振兴与理想状态整体拟合程度;并用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找到制约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 (1)青海省乡村振兴灰色关联贴进度为0.425,处于中级阶段;各地区之间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各准则指标的灰色关联贴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2)乡村振兴主要障碍因子有:规模农业经营户比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流转草场面积比重、通天然气村比重、有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比重、农民参加农民合作社和劳动力转移户数比重。结论 青海省乡村振兴发展相对较好,但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性,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从建立现代化农牧业产业集群、改善农牧区就业环境和强化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入手,从根本上完善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 (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 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