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融资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外向型经济水平四个维度,引入吸收能力转换变量构建PSTR非线性模型,利用珠三角9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数据,分析了OFDI的动态非线性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四个维度都呈现出单一的门槛水平。高体制水平区域的吸收能力变量值高于相应的门槛水平时,OFDI显著地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吸收能力变量值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存在一个非线性动态转换机制。不同城市在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方面,表现出差异化显著的超越门槛值比例。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变量对于区域吸收能力及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大。本文最后建议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完善企业融资环境和促进区域物流畅通。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地区的24个地级市为研究标的,深入阐释了技术溢出视角下O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采用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对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量化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规模,进而将技术创新因素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解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值的传导渠道以及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衡量各行业的TFP及其分解指数——技术进步变动(TC)和技术效率变动(EC),选取2004—2015年中国11个行业向14个代表性国家OFDI的面板数据,利用国际研发溢出模型检验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吸收能力指标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发现各个行业的吸收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进一步地,以TFP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Hansen门槛模型研究发现:超过门槛值之后,各个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更加显著,但一些行业目前依然没有超过门槛值。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反哺促进效应,但同时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运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双因素基准模型并进行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回归以检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OFDI反哺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OFDI协调发展以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个维度构建门槛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都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水平值后,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大大提升;越过门槛值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还处于门槛值之下,其中中部与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尤为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变量与内外资技术差距变量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函数。本文研究了金融发展、内外资技术差距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并使用中国1998-200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表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内外资技术差距水平都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技术溢出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吸收能力,还取决于技术拥有者与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二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对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演化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稳态均衡策略的差异会引起完全不同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结果。然后利用2003—2015年的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O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结论经过行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其效果从东到西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8.
张滢 《企业经济》2015,(4):178-182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而对外投资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非常好的途径之一。本文在现有的国际研发溢出模型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研发溢出模型,并利用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OFDI通过反向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研发对国内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最大,中国也从国外研发中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溢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国内吸收能力,使得O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还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因素变量与技术无效联合估计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根据2003~2013年中国服务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倾向、研发能力以及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单独影响下国际溢出作用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效用;其次研究了吸收能力与技术结构的交互式影响下各国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能够提升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政府干预倾向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影响不大,国内研发资本存量需在国际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各吸收效应对不同渠道的国际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技术结构效用的发挥需根据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和吸收能力内容进行差异性匹配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罗默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阐述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均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实现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应不断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2002—2016年中国30个(非全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现状。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7类控制变量,采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每增加1%,将带来能源效率0.0613%的提升;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以上发现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科技金融和金融稳定综合指标,采用CRS乘数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空间SAC模型和PVAR模型,从全国总样本和东部、中部、西部分样本对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样本和分样本的结果都表明,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同时,总样本结果显示,科技金融在短期内对金融稳定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负向冲击逐渐减弱;从分样本结果来看,东部地区样本结果与总样本基本一致,尚未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对金融稳定有显著冲击。鉴于此,应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体系,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行业间的产业聚集以及关联效应等。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选择。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R&D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制度等的影响。研究结合国际服务外包中不同知识外溢途径和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提出了不同国际服务外包模式以及不同的溢出知识下的服务提供商的学习路径及其技术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立龙 《物流科技》2014,(2):28-29,35
文章探讨了FDI技术溢出机理,分别就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包括东道国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市场竞争与跨国公司投资动机。还从产业引进与培育、制度建设及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冉渝  闻碧凝 《财会通讯》2021,(15):79-84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知识溢出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来探寻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作用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微观机理。以苏州地区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和本土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均对本土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为此,要调整政府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取向,提高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增强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FDI企业在东道国直接生产经营活动和由FDI企业引致的进口增加所带来的国际知识的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1994~2008年的2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对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与该地区的吸收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对于创新与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主要有接受方的吸收能力、溢出方的控制能力以及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认知距离和地理距离。其中,技术差距、认知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倒U形关系.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正向关系,地理距离、控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