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互联网银行是“体验银行”+“智慧银行” 互联网银行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只作为必要的支撑手段。互联网代表着交互、关联与网络,其核心是作为参与者的人而非技术。其并非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简单取代,而是IT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这主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2016,(6):93-93
本刊讯6月2日,第七期“金融大家评”对话讲座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以“互联网+普惠金融”实践、发展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普惠金融专家、银行网络金融专家以及新金融专家,聚焦“银行普惠金融实践,共商发展新机遇”、“创新驱动互联网+普惠金融新模式”等话题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探路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涵盖了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有机组合,正在从旅行、吃饭、娱乐、工作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在不断地挑战“二八法则”,处于80%的普通客户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影响度正在不断提高.不论是金融的互联网化,还是互联网的金融化,都是时代的进步,也给经营传统金融业务的银行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兴起,对传统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形势,有人开始唱衰传统银行,认为传统银行会成为下一个"新华书店",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银行的有效补充,不构成冲击。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传统银行的优势出发,认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相互补充的形式,而非相互取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业,银行、基金公司也开始进军互联网,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行业相互跨界和博弈,互联网金融,已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互联网金融。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该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石嘉琳 《时代金融》2014,(8Z):38-39
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业,银行、基金公司也开始进军互联网,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行业相互跨界和博弈,互联网金融,已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互联网金融。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该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相似文献   

8.
网上银行从组织形式上分类主要有三种:一是“鼠标+水泥”模式;二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模式;三是纯互联网银行。从“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电子银行的定义来看,我国的网上银行都是“鼠标+水泥”模式,也就是网上银行业务依附于传统银行组织机构之上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金融家》2014,(4):143-143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电商平台、平台金融,还是直销银行、社交金融,目前金融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传统金融机构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走出互联网工具论偏见,以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金融属性,再造金融服务流程和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张晓初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12条原则,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额资金监测分析方法.基于国家反洗钱数据库和金融基础设施,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监测分析的核心是银行账户和支付体系,分析了该方法实现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的优势,并提出了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本文通过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进行比较,对互联网金融的利弊做出了分析,并结合传统银行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银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互联网以席卷一切、改变一切的惊涛骇浪之势在全球范围内挑战和重塑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行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和互联网的高度融合,与传统的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有明显区别,被称作"第三种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巨大的挑战,诸多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做出了战略抉择,开始不同程度的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智能化业务转型发展,银行的服务渠道不再局限于网点和网银。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有效支撑互联网金融的战略转型,使银行更具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分析了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并就此提出应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银行总分行制的纵向管理与地区经济的横向发展之间,难免存在不相适应甚至矛盾的地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金融的支持功能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相匹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区域金融协调体系及创建路径的探讨,主张建立"机构+市场+政策"的区域金融协调体系和"纵向+横向+交叉"三个层次的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并分析了构建这种体系、机制的路径选择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龙春玲 《银行家》2014,(4):90-93
正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迅速发展,特别是大量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对银行产生很大影响。银行亟需尽快研究对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所谓互联网金融,从广义来讲,即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从事金融业务。广义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从事的金融业务,如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基金、电子保险等,又包括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如第三方支付、P2P融资平台等。在广义互联网金融中,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的电子金融业务是主导力量。2012年全国网上银行交易额突破900万亿元,全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10万亿元,仅占全国网上银行交易额的1%。目前常说的互联网金融为狭义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狭义互联网金融(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像大家说的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替代传统银行,而使后者消失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纽约华尔街从来不缺乏成功的故事,随着华尔街上市的钟声敲响,中国的阿里巴巴成功的进入了世界科技巨头俱乐部。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也再一次成为大热点,甚至有人说三五年后互联网金融将取代现金和银行卡,二十年后传统银行将消失。真会这样吗?我们来看看金融交易的本质。其实,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还是金融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从美国互联网技术与银行的发展历程看,融合将是主旋律。在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应重点在发展直销银行、建立完善平台金融模式、开展第三方合作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火爆发展的根本缘由,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还是金融服务及其提供的是特定服务还是公众服务,以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往往陷入"保守-激进"进退两难的困境,效益和风险的平衡难以把握。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能否运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功能进行重构,识别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和传统业务风险之间的蔓延和交互影响特征,以及现有风险管理能力的缺陷,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宏观体系环境层、中观管理机制层和微观核心要素层三个层次。本文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4,(6):7-7
2013年,"互联网金融"大热。在互联网企业高调地挺进金融领域的同时,银行方面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发展自己的电商、开放网上银行的社会化接口(如微信银行等)。这些举措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银行看到了这之中的机遇也好,还是对"互联网金融"的被动应战也好,总之,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银行已经站在了这股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中。  相似文献   

20.
银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改。但金融改革牵涉面广,波及深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我认为,银行是管资金的部门,还是要围绕资金问题做文章。抓住了资金问题,就抓住了银行改革的核心。而资金问题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吃“大锅饭”,不讲经济责任,不讲经济效益。因此,不抓住打破资金管理上的“大锅饭”这个突破口,且不说银行作用不能发挥,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银行在资金上的“大锅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系统内部上下级行之间资金上吃“大锅饭”,各个银行吃联行的“大锅饭”;二是银行在向企业供应资金上吃“大锅饭”,主要表现是企业占用贷款多少一个样、期限长短一个样、周转快慢一个样、效益高低一个样。30年来,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基本上是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