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巴塞尔III的出台加快了全球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步伐。中国银监会将最新的流动性监管要求纳入我国的监管体系之中。从本质上说,流动性监管就是一种利用政策手段来限制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风险错配,进而内部化负外部性的手段。在梳理我国流动性监管历史变迁之后,新的监管准则能否在我国有效适用,以及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同时,本文指出了流动性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文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伤。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集中暴露了现存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必须在研究金融监管历史的基础上,更新监管理念、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在地区范围内和全球范围内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从企业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在平时应以经济(或金融)监管为重点,增强有关制度、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及风暴,则重点应是如何联手和克服风暴.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以改革传统的决策权结构、推进监管国际化、确定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和成立应急小组等为主要内容,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以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被认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危机后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2012年底以来,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担忧情绪日益升温。但"影子银行"的概念在我国缺乏明确的界定,对其构成与规模认识混乱、存在较大争议与分歧,相关风险认定也差异巨大,致使监管政策无所适从。为此,本文在确定"中  相似文献   

5.
《商》2015,(35)
影子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后迅速在全球蔓延,也给欧洲经济复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系统深入研究欧债危机时期影子银行运行及监管对欧洲债务危机后欧洲经济顺利复苏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对影子银行于欧洲经济复苏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洲影子银行规模大、风险高,并且系统性风险强,对欧洲经济复兴造成不良影响,结合欧盟对影子银行现有的监管政策,本文提出从泛欧监管、做好风险隔离以及加强引导等方面来完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6.
始于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让全球各国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而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管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通过对这次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对于房地美和房利美(以下简称"两房")和雷曼兄弟采取的不同监管措施以及政府实施该项监管措施的原因进行掌握和分析,理解金融监管中市场退出监管的内容,以及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改革与金融稳定: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国金融监管缺失的风险和加强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步演进为双层多头的分业监管模式,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但是危机的爆发表明这种监管体系缺乏统一监管者,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危机,因而存在监管缺陷和监管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有效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着力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减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与其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业务模式等的背离程度。新的监管体系方案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促进金融稳定,但并不能根除金融危机根源,并且可能萌生新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继续扩展,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的危机的国际传导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对出口、房地产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着通胀增速过快及经济过热的双重压力同时人民币叉处于升值周期这无疑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难度。次贷危机也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多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和评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后果的严重性,引发我们对目前全球金融格局及金融秩序的关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不再适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整不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已不可避免。而金融秩序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趋势,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以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良好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调整财政、税收和汇率政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政治、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对其本国甚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次贷危机是如何产生、扩大并进行全球传递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对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路径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房贷政策、货币政策、风险监管方面论述了此次次贷危机对于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妍 《中国市场》2010,(9):23-24
后危机时代加强金融监管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针对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面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起全新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次贷危机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考验,但也是一个重新审视金融监管体系的机会.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04年公布06年开始实施后,被认为代表了银行管发展新趋势,但也受到了一些监管当局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新协议的优点与缺陷,并提出进一步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致使全球经济需求缩减。中国的出口依存度是高达70%的国家,因此这一危机也使中国经济陷入泥沼。中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来降低危机的损害度,其中税制改革更值得关注,结合理论和现实综合分析减税政策的效果及发展方向应转向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致使全球经济需求缩减。中国的出口依存度是高达70%的国家,因此这一危机也使中国经济陷入泥沼。中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来降低危机的损害度,其中税制改革更值得关注,结合理论和现实综合分析减税政策的效果及发展方向应转向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中出现的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失以及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发展,对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监管机构的调整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两大方面来探讨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6)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人们对影子银行的关注度逐步升温。这种连接了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桥梁,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融资贷款中介功能,监管却游离于货币当局传统货币政策之外的新型经济体系,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阐述了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情况,探究影子银行的发展缺陷,分析影子银行的监管缺陷,并为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建议。得出如下结论:影子银行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新的能量,中国应以加强监管与放松管制并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为了进一步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巴塞尔协议Ⅲ在银行业监管者的努力下最终签订。巴塞尔协议Ⅲ在保留巴塞尔协议Ⅱ精华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及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等一系列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的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对各国银行业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巴塞尔协议Ⅲ的精华部分,可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且符合金融监管客观现状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的固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了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不足,新一轮大规模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次铺开,国际金融监管理念创新和模式变革正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一、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冲击的反思目前普遍认为,此次国际金  相似文献   

20.
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史中的两次巨大灾难。本文重点从金融监管视角对两次危机发生前夕的金融体系特征、危机演变机制、危机产生原因和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比较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