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管理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国防科技领域,预先研究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防科技工业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防预研创新体系,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军事技术进步和实现装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预研创新管理是对从国家科技规划发布到预研成果成功划转的全过程管理,目的是准确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形成高效的预研项目管理流程,成功划转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明晰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管理责权利,真正实现企业科技管理"放管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油价长期低迷、油气供需形势和市场格局深刻变化、油气生产组织和产销衔接难度增加的形势下,石油企业提质增效面临巨大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科技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是石油企业应对低油价挑战、实现稳增长目标、全力打赢降本增效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浅析用创新性思维方式指导科技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战略目标,从创新性思维与科技管理的关系、影响创新性思维的客观心理因素以及培养创新性科技管理者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论述了创新性思维对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纺机     
天门纺机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升级近年来,国家首批定点生产棉纺并条机的重点企业天门纺机,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和结构创  相似文献   

5.
前言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科技创新摆在我国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成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如何更有效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进程,将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我们面前。为更好的探索建设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质量,本文对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概念在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法…  相似文献   

6.
8月27日,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精神,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由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与我刊联合主办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新兴产业与创新集群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原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领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增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强美好生活的科技服务能力,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27日,由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与我刊联合主办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讨会"在长春举行。会议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新兴产业与创新集群展开研讨。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精神,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我刊开辟了"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笔谈,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骕教授、林苞博士,针对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新问题和新形势进行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9.
各有关单位:在党中央、国务院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的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战略号召四周年之际,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方针,加强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对于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做强,实现科技、品牌、可持续及人才战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今年,我国的纺织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移是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国家和地区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针对我国技术转移创新中存在的技术转移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全方位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问题,探索构建以"中卫"模式产业科技服务联盟为实施主体,通过"全过程、多要素"技术转移服务,把"技术、人才、资金、管理、资源"等要素有机链接起来的创新服务模式。并介绍了辽宁省菱镁产业开展的技术转移创新服务,及其取得的明显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于宁妮 《化工管理》2006,(10):48-5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生物医药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如何  相似文献   

12.
正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8月8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瑞哲 《中国纺织》2014,(12):20-22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进入新常态、全力推进纺织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必须把科技、人才工作看得更重、抓得更紧、做得更实。(一)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必须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看得更重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朝大型化、规模化发展,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这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在体制建设、管理水平、内在动力、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本期管理实践,既有以世界级工程建设为契机,立足工程项目实际,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也有针对自身特色量身定制、因地制宜进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如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其中,财税政策由于具有引导性、规范性、程序性等特点,是一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有效的政策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就如何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健全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聚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极其必要的。但是,目前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统计或对创新能力考评的归口管理部门多,口径不一,而且,部分报表中设定的指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这不仅给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而且将会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水平评价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科技创新成果——企业科技产品的质与量,对促进整个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增强意义重大。文章从企业科技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入手,对税收政策与企业科技产品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企业科技产品的成本构成为框架,分析生命周期各阶段科技产品的成本状况及其相适应的税收政策,为以税收为主要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科技、人才、资金等全球创新要素聚焦中国的战略机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力促进国内、国际技术转移,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将在中关村西区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2012年3月,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政府签署了在中关村鼎好大厦共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是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率先启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支持,这是不可缺少的前提。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提出”认识世界的科学新思想、新发现、新观点、新概念、新假说、新理论,以及改造世界的技术新思路、新方案、新设计、新发明。因此,我国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至关紧要,能否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小投入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