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世界粮食安全观念不断更新,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外资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控制不断增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储存地区趋于集中,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弱.数量型、粗放型的旧粮食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就使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结构安全观、粮食价格安全观、粮食成本安全观、粮食流通安全观和粮食持续发展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要从单一粮食数量安全向广义粮食安全转变,后者内在地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三个层次。数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起点,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深化,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逻辑延展,这三个层次逐步递进,共同制约着粮食安全的实现。因此,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基础,政府应采取复合手段,全面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贯彻新的粮食安全观,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为核心的支持政策体系,这对于增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测度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多目标兼顾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但粮食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系数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超过粮食数量安全提高的程度,因此,兼顾多目标的粮食安全系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正本清源以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确保粮食生态安全、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以确保粮食资源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承办司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从数量安全转变为质量安全,并突出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粮食需求与优质粮食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现状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尚未建立起新时代的国家粮食安全观,重数量轻质量,在高产量、高进口、  相似文献   

7.
正"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关系经济全局,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6年3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切实履行"配置资源保安全,发展产业活经济"两大使命,构建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率先提出了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一、新形势下确立"大粮食安全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审视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现实挑战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5个挑战简述说明,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新的粮食安全观主要体现三大方面的转变。它是以世界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世界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是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观是新征程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现实需要。高校必须自觉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重任,借鉴应用协同理论,在迎接粮食安全观教育环境复杂以及协同不足等挑战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提升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效果,培养推进乡村振兴、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调整种植结构不放松粮食生产,作为销区但不能依赖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壮大粮食经济,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山东省莱州市市长介绍———“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天下安、百姓稳。县域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县域粮食安全,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2002年,经山东省政府确定,烟台市由粮食主产区转变为粮食主销区。莱州作为烟台市历史上的产粮大县,为在这一转变中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三管齐下”,努力确保县域粮食基本安全粮食比较效益低。有人提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就是什么挣钱种什…  相似文献   

13.
<正>“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黑龙江省作为粮食第一主产省,近年来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十二年稳居全国首位,粮食销往省外量也跃居全国第一,在深入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黑龙江省更要坚定不移地高质量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本.面对日趋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要按照“强科技、促生产、降损耗、节消费”的新时期粮食安全观,既要狠抓“有形粮田”生产,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要确保“无形粮田”不荒芜,有效降低粮食损耗.加快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条,提高对粮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安全已经由粮食数量安全向粮食结构安全转变,粮食供给结构性失衡导致粮食短缺与粮食过剩同时存在,粮食陷入"三量齐增"困局。文章梳理粮食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分别从粮食贸易、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阐述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结构安全带来一些新思考。从国家层面看,消除贸易壁垒意味着贸易收益与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损害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补贴对种植决策带来的影响有限,且补贴效率低下容易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从粮食生产要素来看,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风险增加,改变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的生物功能进而改善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结构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调整粮食结构不是单纯的生产安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转型、发展转型、机制转换乃至经营形式创新的问题。从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利用效率为综合目标,构建城镇化与粮食结构安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从政府粮食政策目标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粮食政策演进历程及其内在目标逻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粮食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内在矛盾,剖析了我国粮食政策循环反复的目标根源。笔者认为,不同时期政府的粮食政策目标决定了政府的粮食政策选择,我国粮食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内在矛盾是我国粮食政策循环往复的根源。因此,应协调多重粮食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抓住维护粮农利益的核心政策目标,促进粮食政策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协调,形成安全与效率相统一的政府粮食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国家稳定富强的战略性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目标和范围、实施方式和路径以及保障主体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演变路径。而正是"不变"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想和"变"的粮食供求形势及生产约束性条件之间的矛盾性,持续推动着中国70年粮食安全战略的步步演变。基于当前的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和预期的粮食供需形势,只有极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持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全民节粮爱粮,并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与时俱进地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才能充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建立与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原则与目标1.1 原则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农业及其相关的产业,涉及粮食生产与流通,涉及粮食的国际与国内贸易,涉及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建立与完善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加入WTO后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江  相似文献   

20.
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加紧进行粮食信息化建设,根据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