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头等大事。粮食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多种属性,它兼具生存必需品、战略品和公共物品的社会属性,具备自然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经济属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食问题事关生存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就是要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保障,还要增减两端发力。  相似文献   

2.
大食物观所蕴含的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理念对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农业食物系统固碳减排存在巨大潜力,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大食物观的理念与碳减排目标结合起来,提出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和粮食安全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权衡关系出发,分析了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消费端需求为导向,为低碳减排目标与粮食安全目标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框架指引,农业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能助力粮食安全与低碳减排双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够有效满足居民需求,农业食物系统在2018年已经实现其自身的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转为净碳汇;但是随着未来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实现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和推进低碳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仍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小农为主的生产模式、不均衡的居民膳食结构,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严重等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大食物观引领下的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统筹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但目前社会各界主要从供给侧探究粮食安全的保障路径,较少关注需求侧管理对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本文基于需求侧管理视角探讨粮食安全保障,重点关注需求侧膳食结构不合理和食物浪费两大问题。具体地,本文剖析了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对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等多元粮食安全政策目标的负面影响,并从粮食供给侧优化、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升、资源环境改善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多维度探讨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国家应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践行大食物观,对大食物观思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以及践行大食物的基础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践行大食物观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食物资源开发不充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充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渠道不通畅。对此,提出纵深推进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大食物观科技支撑、加强国民营养宣传教育、促进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提出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梳理中国农业政策从强调粮食安全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调整完善,分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食物供给安全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各界主要将粮食等同于谷物,较少考虑食物多样性,与“大食物观”下统筹考虑食物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食物生产供给管理存在“重粮轻食”的现象,基于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面临挑战;面对持续增加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与过量摄入问题,受制于农业资源少、产后损耗高等因素,仅以国内资源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有不小压力。中国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时,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树立大食物观”融入农业强国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树立大食物观下粮食生产与其他多样化食物资源开发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食物生产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大食物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与辩证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大食物观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中国传统粮食观和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为理论渊源,以食物消费观为核心、食物来源观为方向、食物供给观为路径、食物安全观为基础构成大食物观思想框架,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粮食观、把握新时代粮食安全内涵、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终价值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粮食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粮食安全论述,探讨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国内背景。通过兼顾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保障粮食自主安全与合作安全;统筹粮食生产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实践样态,对新时代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我国新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经农业部专家组的实打验收确认,以"整建制大方田"推进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的山东省齐河县,2014年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平均亩产获得了3个全国第一:小麦715.97公斤,玉米786.30公斤,小麦加玉米全年实现亩均"吨半粮",达到1502.27公斤,刷新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实践已经并且正在证明:"两大经营主体创新、两大综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二十大报告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大食物观”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我国粮食行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航程。本文基于上述两个纲领性文献进一步阐述:我国粮食行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到“九坚持”,坚持党对粮食安全坚强领导的根本保障;坚持端稳中国饭碗;坚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战略道路;坚持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压舱石”;坚持健全和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坚持农业粮食结构性改革,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农业粮食扩大对外开放。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我国粮食行业必须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开创“大国粮安”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宏伟愿景。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储备调控、市场流通、节约减损、资源利用的“五种能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陈绍充  王卿 《农村经济》2008,(5):97-100
由于政策制定易落入就事论事的非系统性思维,到了实施段则出现左右掣肘甚至得不偿失的负面结果.因此,相文将系统观运用于中国粮食安全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策体系.使各项对策既各有所重又相互补充,既内洽又可操作,既拓广了对策研究的思路,又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柯炳生:关于粮食安全与渔业发展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提到粮食安全,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充足的粮食产量和储备就算实现了粮食安全,这是很片面的。其实,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长期性问题、生产性问题、食物问题、数量问题、全局性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对“粮食安全是食物问题”的分析表明,不能因为抓谷物生产而忽视了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要采取措施提高粮食产量,也要采取措施提高畜牧水产等其他农产品的产量。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渔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渔业发展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视角审视中国渔业的发展思路?这些问题是完整、深入理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它的正确解答将有利于政府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为此,本刊副主编杨子江采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省1979—2017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基础保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粮食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河南粮食安全,比如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缺乏劳动力等问题。针对河南粮食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生态农田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2004年新一轮粮改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发展趋势、挑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相关建议。本研究认为,新一轮粮改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精准性、系统性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调节作用不断增强,财政投入力度和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同时,粮食安全治理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高企、供求结构失衡、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挑战,而治理有效合力不足、中微观层次粮食安全观不明确、治理的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对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不够、财政投入效应和科技创新普适性不高等是挑战形成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扩大治理主体、完善治理理念、丰富治理手段、拓展治理内容、加强治理保障等,不断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辨识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发展阶段树立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涵义,并初步评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现状与今后的挑战,为新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提出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政策涵义在于要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深化和拓展,其实践逻辑是必须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核心基础,应对今后我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挑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必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紧建立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支持政策负外部性凸显、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等挑战。应重塑量质并重、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粮食安全观,构建产销平衡、需求导向的粮食生产模式,理顺支持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由单纯支持粮食增产转向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长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防控贸易摩擦风险的基础上,抓住机遇适度进口,减轻国内粮食供给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陆上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阐释了现代食物观,认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需要节流开源发展海洋农业,构建现代食物观,通过多种途径维护食物安全;论文阐述了海洋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了其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维护粮食安全体系完整等方面的基础性价值,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