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西方发展经济学形成之前谷春帆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谷春帆研究了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基本问题;他初步构建了"农业改良和工业化相互牵制论"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体系;他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实施对外开放等主张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已经成为"中国道路"的一部分。谷春帆发展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家结合中国实际使用中国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它至今仍有解释力。谷春帆的理论贡献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能够创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在西方发展经济学形成之前谷春帆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谷春帆研究了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基本问题;他初步构建了"农业改良和工业化相互牵制论"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体系;他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实施对外开放等主张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已经成为"中国道路"的一部分。谷春帆发展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家结合中国实际使用中国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它至今仍有解释力。谷春帆的理论贡献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能够创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以2000年为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经历了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嬗变。本文着重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题转变的背景、原因,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内涵和核心内容,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主要特征、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娜 《新西部(上)》2016,(12):145-146
文章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要把握历史学学科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基础和源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辩证地看待历史学学科范式,有助于拓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建设,鲜明地反映与表达出它所拥有的范式结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三层结构既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指导原则。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维护与发展公平、正义,则是现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力学范式及其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充满了物理学隐喻,尤其是综合应用和借鉴力学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未研究和揭示经济现象和规律。“广义梯度”理论和“各态遍历假说”理论作为经典力学中的两个理论范式,其基本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在发展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提出了“广义梯度理论”,并应用该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统一的理论诠释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态进行说明;表述“各态遍历假说”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应用该假说对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的“临界点”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对中国的“临界点”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估算。  相似文献   

10.
摘对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研究,大体上可分“西方中心论”模式、“中国中心观”研究范式、“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史研究范式及现代化理论研究范式”。这四种范式均能自成一家,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主义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准备.《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我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毛泽东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本文在分析十大关系的基础之上,着重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建立人的发展经济学学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构建人的发展经济学体系以及如何推进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已成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后期工作的重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常修泽教授在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中提出,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应该以"人本实质论"为核心范畴,以"人的三层含义论"(即横向上全体人、纵向上"多代人"或"跨代人"、多需人)为分析出发点,以"双线均衡"理论为主线,以"三个解放发展互动论"为分析过程,以"五环式改革"(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领域)为研究内容。同时,他还提出,应从寻求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最优解"与"现实可行解",加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融合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后续研究。有鉴于此,本期根据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录音对常修泽教授的总结报告发言进行整理(作者同时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予以刊发,以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并达成共识,推动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阚和庆 《黑河学刊》2002,2(3):10-12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探求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亦曾遭受过惨痛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地洞察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熟。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独特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经验,无疑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行政范式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政府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套假设、规则或观念,是观察、认识和把握现实政府行政的一幅地图。自工业革命以来,行政范式在世界各主要的先进国家内经历了三次“范式”转换,即官僚制行政范式、民主制行政范式和新公共管理范式三个发展阶段。行政范式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都有相应的价值取向、原则和运行机制。当今中国选择何种行政范式是由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决定的,超前和滞后都会对中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概念。历史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理解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逐步展开有着深厚的实践依据,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依据,这无论是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还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伏虎 《重庆与世界》2016,(37):42-49
中国与世界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产生了"溢出效应":中国道路的影响力、引领作用值得为全球经济治理所借鉴。尤其是作为内陆型、后发型城市的重庆,其产业发展经验更具备普适性与迁移性,也是对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全球经济治理实践的新贡献。重庆经验体现为以"重塑产业分工"缔造比较优势的转型升级路径,以"聚焦新兴产业"厚植内生能力的创新驱动路径,以"培育对外通道"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对外开放布局等实践。上述实践对于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经济学理论具备借鉴价值:一是变"产能转移"为"产业链重塑",二是变"自发创新"为"自主创新",三是变"封闭内循环"为"开放协同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处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进一步指出,包括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在内的五条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和实践上的重大发展,也为研究、探索和解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立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3,(10):1
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独特优势,取得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经验,无疑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余建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