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胶东瓜果产业为例,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生产的用工秩序。研究发现,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自发形成的关系劳动是农业用工的基本秩序。这一秩序内隐于地方社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极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分类激励、隐性监督和伦理约束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不仅推动形成隐性的农业用工市场,也使农业自发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秩序内在的组织结构,即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规则伦理化,这使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出“强关系、弱监督”的劳动特征。关系劳动不仅解释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配置逻辑,还可透视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重视社会关系在农业劳动力配置中的作用,引导和培育农户建立农业用工的分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沪郊1135户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劳动力转移条件下上海郊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问题:本地农业劳动力总量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外来农业劳动力难以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代农业难以为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培育新生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地使用权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以期有益于沪郊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广西农垦基层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入手,分析并揭示了农场正式职工青黄不接;土地租赁工和家庭雇用工成为农场一线从业人员的主体;农场各种用工关系复杂;农场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农场面临更沉重负担等五大用工现状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根据农场需求和条件招聘农技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优秀非正式工转为合同制职工;试行劳务派遣彻底解决用工矛盾和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垦区职工农技和素质水平;实施大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等五大用工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如果规模过大,超过了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就会由规模经济转化为规模不经济,带来多方面的负面效应:一是规模过大易造成一部分农民无地无业。发展适度规模需要大量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转移出来,如果规模过大而容纳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较少,势必导  相似文献   

5.
改革农村信用社(下称信用社)劳动用工机制的目的在于整合劳动力资源,激活职工的经营管理热情与创造力,为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川省岳池县信用联社于2000年起,大胆创新“头升尾降”的用工管理机制,推动了信合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一、以人为本,建立和推行劳动用工动态管理新机制 一是等级用工制度。该联社全面打破劳动用工身份界限,按照人均存贷规模和经济效益定编、定岗、定员,对农行划转干部、信用社固定工、合同工,一律实行“双考”聘用,改固定工为合同工,重新签定劳动用工合同。根据“双考”结果,将业绩突出的、良好的、较差的和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户与规模经营组织双向层面分析农业规模经营组织与农户土地流转的供求决策准则,用以解释不同农业规模经营组织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农户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转出土地的租金决定土地转出;农户劳动力要素的总收益、农村社会的特征决定农户对规模经营组织的有效需求。规模报酬与技术进步所要求的最低规模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的土地转入需求;规模报酬预期,包括土地租金在内的交易费用小于土地转入的纯收益,以及技术进步的资金充足,决定规模经营组织类型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在共享经济与灵活用工理念和趋势发展影响下,共享用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灵活用工形式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归纳现阶段共享用工特点,从主体、内容、政策三个维度剖析目前共享用工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发掘共享用工常态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其是否适度经营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如何有效地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开展农地适度规模的定量研究,在分析农八师农地规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计量模型,系统性地对农八师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农八师在新疆建设兵团中有较好的经济优势,通过计量模型计算得出农八师土地产出弹性为4.002 5,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721 4,每位兵团职工使用土地的最佳规模为9.79hm~2。[结论]新疆建设兵团农地规模经营要想达到适度规模要求,需要转移出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尽早实现兵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家家包地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创造外部条件,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升适度规模阈值,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深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与引导农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家家包地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创造外部条件,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升适度规模阈值,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深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进农业装备手段互促共进。近日,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济学中经常出现这一现象,在生产要素替代关系相对微弱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水平与资源配置效果并非由最优的要素资源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最劣的要素资源。为揭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是否存在"木桶效应",[方法]利用1990—2014年国有农场相关数据,通过对CES生产函数的拓展与改良,分析了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要素资源配置问题。[结果]"木桶效应"存在于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短板"要素;[结论]虽然新型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增量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边界,使得农业适度规模中的资源配置效果最终由土地和劳动力决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非是追求单一生产要素的扩张,而是实现土地、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机械、农资、农业科技等全要素的高效组合。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新业态下灵活用工发展较好,但仍存在法律法规缺少保障、企业管理困境、就业人员认知不清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灵活用工在实践操作中的建议,为灵活用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确定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规模的确定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在适度规模的不同判断标准中,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比较指标,应用中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和动态性。本文依据该指标并结合河南省的数据计算出2013年河南省的适度规模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72亩,2023年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110亩。经济越发达、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越高的地方的农村劳动力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就越大。由于受就业压力影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有足够耐心又要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尤其要保护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的颠覆式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加速催化下,传统的雇佣模式和单一的劳动关系不再是企业用人的第一选择,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受欢迎的非正式用工方式.本文基于我国非正式用工发展现状,以平台企业为例,研究非正式用工策略和社会合法性,对非正式用工发展下出现的非正式员工进行研究,探讨其就业现状与社会合法性的关联性,并提出...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化用工并未有明确的概念,仅仅是各单位在用工方式上进行的一种实际探索。我国部分省市提出了社会化用工的概念,例如:江苏省常州、扬州、句容等市实行社会化用工办法多年,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冯冬 《农家之友》2010,(2):56-56
部分企业用工有缺口青工占缺口数的80%1月份,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召开了上半年及第三季度省级劳动力市场供求暨企业缺工问题分析评估会,并公布省劳动保障厅对珠三角8市及河源、清远、韶关、云浮、肇庆、汕尾等市1138家缺工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部分企业用工有缺口,其中青工占缺口数的80%。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2021,(5):64-72
土地流转影响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的传导路径中,土地集中连片与劳动力兼业分化、成本投入改变协调配置并形成互动框架,共同组成传导架构的主要媒介。基于2017年8省705份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土地流转、媒介因素对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转入、土地集中连片、成本投入改变对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具有直接效应;土地转入与土地集中连片、农户兼业分化相互制约协同对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的变化产生影响;土地集中连片、农户兼业分化程度不能发挥土地转入影响农业规模经营效率的中介功能;土地流转下成本投入改变会影响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存在链式传导过程。建议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由"横向一体化"规模经营联动"纵向一体化"规模经营,促动农业领域的规模效率由"土地规模经济"向"服务规模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8.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与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农业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度”,对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138户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区域环境及劳动力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进而评价劳动力约束下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益,并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最优劳均经营规模,分析其规模经济。结果 (1)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多到少依次为农民合作社(13.03人)、农业企业(10.74人)、家庭农场(4.11人)、种养大户(3.15人);(2)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综合效益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企业(18.12)、农民合作社(13.66)、家庭农场(8.89)、种养大户(7.56);(3)研究区单个有效劳动力的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为2.64 hm2/人,兼顾不同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户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民合作社(34.39 hm2)、农业企业(28.35 hm2)、家庭农场(10.85 hm2)、种养大户(8.32 hm2)。研究区当前达到最优适度经营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仅15.9%,其中包括6.5%的农民合作社、5.1%的家庭农场、2.9%的农业企业、1.4%的种养大户。结论 随着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拟合最优规模的倒“U”型特征相符,即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该文旨在识别有效劳动力约束下各类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以助于推动山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劳务用工法律风险是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形式之一,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施工,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与发展。防范劳务用工风险对建筑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