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智慧城市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发展通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医疗满意度,增加公民互联网参与等提升居民幸福感,并且对中东部地区、高收入家庭、强政策支持力度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影响更大。在采用“所在地区与杭州的球面距离”以及“所在地区与省会的球面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稳健。鉴于此,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的民生问题,警惕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数字鸿沟”,缩小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差距,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切入,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熵权法构造微观个体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有序概率模型研究普惠金融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影响及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果稳健。从收入层面和信心层面的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家庭收入以及对未来的预期,进而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相较于西部地区而言,我国东、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且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对农村地区居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政府在有限的资源里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从而达到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一目标,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为例,对其三个城区进行了公共服务的居民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通过公共服务满意度这一指标,反映出银川市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综合运用交叉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银川市的公共服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某些公共服务低评价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提高银川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俊杰  马良  王军 《金融论坛》2017,(11):70-80
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的数据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影响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呈倒U形,只有在高幸福感群体中通货膨胀预期才会随着幸福感增强而降低;幸福感通过社会互动和政府信任两种途径分别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和抑制效应:一方面,幸福感通过增强居民社会互动获取更多经济信息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提升效应;另一方面,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进而对通货膨胀预期产生了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CFPS2018年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个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自我选择偏误,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对处于不同保险阶段和不同户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居民的幸福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处于养老金领取阶段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幸福效应要大于处于缴费阶段的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参保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对城镇参保居民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住房支付能力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显著增加。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经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是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政府应通过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措施,提升住房支付能力,增加居民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当把如何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社会保障体系设计的根本取向。本文依据CSS 2015数据,从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和社会医疗保险满意度两个角度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对居民主观幸福感这一民生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满意度提高一个单位,幸福感分别增加13. 4%和3. 3%。通过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安全感和公平感的总体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62. 3%,其中最重要的中介变量是经济安全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收入阶层,医疗保险满意度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对幸福感影响的平均边际效应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社会医疗保险改革不仅要注重推进的速度,还要注重推进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的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检验的列联表分析法以及Ordered 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得出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很小;人际关系、生活状态、交通便利、对未来的预期及医疗设施不是影响主观满意度的因素。对家庭关系、身体状况、工作状态、自我满足感、自身价值实现、自身消费能力以及收入越满意的群体,他们的幸福感就越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两期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居民参与金融市场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与金融市场会显著降低居民幸福感。从金融市场类型来看:参与股票市场投资会显著降低幸福感,而参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对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参与金融市场对幸福感的影响在城乡、家庭收入和地区分布等方面表现出异质性。城市居民、高收入家庭、东部地区居民参与金融市场投资会显著降低幸福感,而农村居民、低收入家庭和中西部地区居民参与金融市场并未对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前,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中央对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交通运输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服务内容广泛、服务事项繁多、服务投入大等显著特点。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部分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从"直接提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研究了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同时利用工具变量、PSM等方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公积金能够显著提高整体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公积金制度带来的“幸福效应”呈纺锤状,即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家庭。公积金通过降低家庭民间借款购房的几率,提高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可能性,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对此,应加速公积金政策调整,通过“因城施策”,实现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无房、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以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的数字为依据,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变化和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特征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改善居民消费状况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围绕影响居民幸福感的8方面共34个因素,以深圳市盐田区社区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抽样调查资料,运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定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地提升居民幸福感受,提供合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伟  董晔 《中国税务》2014,(3):60-6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被广泛采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公共服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私营部门,以期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控制政府规模,减少开支,增加公众的满意度。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存在公共服务由私人部门承包的情况,涉及监狱管理、税收征缴、道路维护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比没参加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自评健康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在居民健康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调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应当营造有利于居民健康的政策环境,注重政策的协同作用,发展更平衡更充分的养老服务产业,关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提高制度的柔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家庭居民债务素养研究缺乏的现状,采纳CHFS的大型实地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中国家庭居民债务素养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经济、健康、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债务素养包括五大维度、六个指标。研究表明,债务素养可通过影响家庭创业概率、消费结构升级进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健康中国"的理念离不开高债务素养的居民;保持其他控制变量不变,高债务素养能显著提高家庭的幸福感,是社会幸福的根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债务素养多维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迫切要求将中国居民债务素养的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积极采纳互联网金融服务以有效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及促进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其他配套措施以保证债务素养作用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7.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增进民生福祉与加强社会治理的关键要义。过往研究主要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对幸福感的主效应,鲜有探讨异质性和中介效应。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的数据,利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重点探讨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升中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感,但对高收入居民的影响微弱;社会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我国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应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同时加快推进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制度和第三层次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努力为培育社会信任提供公平正义的养老保险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Easterlin悖论”。如何破解悖论,是当下学术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利用中国家庭综合调查数据,在Ordered Probit和OLS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阐述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之间相互影响的机理及机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之间呈“倒U型”关系;社会保障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表现突出。通过机理分析可知,收入差距过大形成的不公平感降低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而社会保障既能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与健康水平来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能够通过提高公平感来缓解收入差距给幸福感和获得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降低居民对社会风险的担忧程度,提升防范与应对风险的能力是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4月21日~23日,2009年刊中国金融年鉴通稿会在兰州召开。《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主任孙玉琦全面总结了2008年《中国金融年鉴》组稿工作,并就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组稿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还表彰了2008年《中国金融年鉴》组稿工作先进个人。人民银行总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的《中国金融年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共服务是要保证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文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共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但是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财力所限,政府不可能承担所有教育公共服务的资源投入责任。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投入重点,应主要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